【金融机构财报解读】兴业银行:非息高增带动业绩增长,“三张名片”增量添色
兴业银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12.36亿元,同比增长8.91%;归母净利润826.8亿元,同比增长24.1%。
兴业银行:非息高增带动业绩增长,“三张名片”增量添色.pdf" download="兴业银行:非息高增带动业绩增长,“三张名片”增量添色.pdf">兴业银行:非息高增带动业绩增长,“三张名片”增量添色.pdf
新华财经北京4月7日电(分析师梁月贞 张威)兴业银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兴业银行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212.36亿元,同比增长8.91%;归母净利润826.8亿元,同比增长24.1%。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非利息净收入755.57亿元,同比增长 26.73%,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高 4.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不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1%,达6年来最优水平,拨备覆盖率268.73%,同比提高49.9个百分点。在业务端,随着“商行+投行”战略深入推进,兴业银行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准确把握“双碳”发展、共同富裕、直接融资等时代机遇,在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引擎下,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取得较快增长,战略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
一、整体业绩:营收稳健,非息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2021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12.36亿元,同比增长8.91%;归母净利润826.8亿元,同比增长24.1%。与前三季度相比,年度营收增速提高0.8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增速提高0.65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1%和40.1%,单季归母净利润增速创2013年以来新高,第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下降至6.43%和24.07%,四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提升至11.36%和26.38%。
利息净收入实现平稳增长。2021年兴业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456.79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65.85%,同比增长1.51%。规模增速略有放缓,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受资产端拖累,2021年兴业银行净息差2.29%,同比下降7BP;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4.36%,同比下降11BP;负债端成本稳中有降,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下降2BP至2.34%。
非息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速。得益于“商行+投行”战略的深化推进,兴业银行财富、投资、投行等轻资本业务发展加快,从而驱动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6.73%至755.57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 34.15%, 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426.8亿元,增速达13.18%,在营业收入占比达19.29%。其他非息净收入 328.77 亿元,同比增长 50.04%,主要得益于公司结合债券市场流动性波动及利率走势,增强优质债券资产构建能力,同时积极把握波段机会,加强流转力度,提升综合收益。
业务及管理费用支出554.68亿元,增长14.93%,成本收入比25.68%,保持在较低水平。2021年,兴业银行加大了在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的费用支出,持续提升科技引领作用,科技投入达63.64亿元,同比增长30.89%。
报告期内,兴业银行计提减值损失670.1亿元,同比下降11.16%。其中,计提贷款减值损失454.84亿元,同比减少7.59%,与2020年同期相比,减值损失计提力度有所下降。从环比来看,兴业银行本年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保持平稳。
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达六年来最佳水平
报告期内,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达到六年来最优水平。2021年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87.1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42亿元,不良贷款率1.10%,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关注类贷款余额674.67亿元,占比1.52%,较上年末提升0.15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649.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6.64亿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50.09亿元。从结构来看,其中信用卡逾期贷款增加69.3亿元,不良率2.29%,较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总体风险可控。关注和逾期指标较上年末小幅上升,主要是由于监管要求四季度严格信用卡逾期认定标准,逾期认定时点较原规则提前,增加部分逾期和关注贷款,但大部分为临时逾期。逾期贷款小幅上升主要是受产业结构调整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出现偿债能力下降、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企业有所增加,个人贷款、信用卡业务违约风险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首次在年报中披露了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业务风险情况。房地产业务方面,兴业银行2021年末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1.65万亿元,不良率为1.34%,总体资产质量较好,其中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占比67.82%,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与抵押房产总价值的比例为44.38%,抵押物非常足值,该部分贷款风险总体很小且收益良好。对公房地产融资业务拨备覆盖率305.14%,高于平均拨备覆盖率,风险损失抵补能力较强。地方融资平台方面,2021年末融资平台债务余额3077.15亿元,较年初减少692.93亿元,不良率为1.97%,不良资产规模仅为60.62亿元,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总体很小。
拨备覆盖水平进一步提升,整体拨备覆盖水平保持充裕,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末,兴业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提高49.90个百分点至268.73%;拨贷比2.96%,较上年末提高0.22个百分点。
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提升。报告期内,兴业银行成功发行750亿元二级资本债和500亿元可转债,资本充足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资本充足率实现全面提升,2021年末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1%,较上年末上升0.4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1.22%,较上年末上升0.3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39%,较上年末上升0.92个百分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兴业银行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准确把握“双碳”发展、共同富裕、直接融资等时代机遇,树牢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各项业务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数字化转型提速升级,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绿色银行方面,兴业银行聚焦减污降碳重点领域,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创新绿色产品,多维度参与碳市场建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2021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客户3.8万户,较年初增长27.52%;绿色融资余额1.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98%,其中人民银行口径绿色贷款保持较快增长,超过4500亿元,清洁能源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92.38%;通过债券承销、并购融资、银团贷款、私募债权等实现绿色投行融资规模1156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此外,兴业银行还先后落地了碳中和债券、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湿地碳汇质押融资等多笔以碳权、碳汇为标的的全国“首单”“首创”业务,在多个重点地区批量开展碳排放配额质押业务,市场份额领先。
财富银行方面,兴业银行充分发挥资产端和同业端优势,加快构建更加多元、开放的“投资生态圈”。截至报告期末,集团零售AUM规模2.85万亿元,同比增长9.01%。财富银行总收入233.94 亿元,同比增长13.17%。其中,理财业务收入122.67亿元,同比增长20.42%;基金代销收入20.29亿元,同比增长 104%;托管业务收入 35.53 亿元,同比增长 19.68%。兴业银行持续丰富财富产品货架,推进形成覆盖现金管理、固定收益、固收增强、多资产等类型的多产品体系,2021年末理财产品余额1.7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其中,符合资管新规净值型产品占比达到94.13%。非货币公募基金产品保有量增长25.83%至1548.75亿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规模跃升股份制银行第一,较年初增长37.45%。
投资银行方面,兴业银行持续深耕金融市场生态链,加快推动从持有资产向管理资产转变。立足全市场资源整合者定位,构建起更广泛的“投行生态圈”。2021年末,集团对公客户融资余额(FPA)7.0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49%。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同比增长8.88%至7126.50亿元,继续保持市场前列;境外债承销规模跃升至中资股份行第一;绿色债券、蓝色债券承销规模保持市场领先。此外,其搭建起的包括“股、债、贷、转”全产品在内的“兴财资”朋友圈扩大至150家,全年实现流转规模3315.74亿元,同比增长47.39%;权益投资“投联贷”合作机构达到96家,助力打开权益投资空间。在投资交易领域继续保持债券、利率、汇率、贵金属等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持续巩固债券投资、基金投资、交易做市等FICC业务在同类型银行中的排头兵地位。
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快速变革,兴业银行继续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提升数字场景的服务能力建设。2021年兴业银行科技投入 63.64 亿元,同比增长 30.89%,营业收入比重上升至 2.88%。在内部组织架构改革上,探索建立跨条线、跨部门、跨岗位的柔性敏捷组织,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有序推进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建设,构建更坚实的技术基座。在各业务条线围绕生态圈建设构建生态金融服务方案,提升场景生态服务能力。同时兴业银行还启动实施了科技人才万人计划,2021年共引进2000多名科技人员,目前科技人员占比6.45%,同比增加超过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