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加快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 构建通道现代化核心引擎

新华财经|2024年04月24日
阅读量:

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坚持改革先行,强化数字赋能,着力打造数字通道,加快推动通道运营管理服务数字化,引领通道跨境物流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

2024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坚持改革先行,强化数字赋能,着力打造数字通道,加快推动通道运营管理服务数字化,引领通道跨境物流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一体构建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服务体系。

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重庆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工作推进大会提出,“着力推动数字赋能全面迭代升级”“加快建设整体智治、多跨协同的数字通道”。2023年印发的《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确定了“搭建多跨协同的数字通道平台,推进通道整体智治”的重点任务。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构建‘通道大脑+智慧物流链’体系”。

根据数字重庆建设要求,按照问题导向,对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物流全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总结现状及特点如下:

一是关联主体类型多。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跨“13+2”省(区、市)、国家部委、央地主体和国际企业,涉及货主、货代、场站、运输企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30多类主体,有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等多种跨境物流形式。各主体间业务关联性强、衔接需求迫切,对区域联动、央地合作、业务协同、国际规则对接要求高。

二是业务流存在断点。一方面,各种跨境物流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每种跨境物流方式中,各个阶段的主体、逻辑、要求各异,形成一个个较为封闭的小闭环,上下游主体系统互联互通欠缺,存在“系统壁垒”。各闭环完成内部流程后,与下一主体交互时,往往由“信息化”降格为“纸质化”,存在“数据孤岛”和业务断点,造成企业和群众多次跑腿、反复办单。

三是数据呈现碎片化。通道跨境物流产生海量业务数据,由于存在断点堵点,大量数据离散分布,共享共用不足,大数据集成的基础薄弱,数据要素价值未能充分释放,对精细管理和量化决策支持不足,对综合服务缺乏有效支撑。

四是贯通服务体系缺失。通道跨境物流相关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间,特别是市场主体相互之间信任度低,标准规范缺失、贯通手段缺失,数据交换成本高、共享难度大,通道运营管理服务未形成合力。普遍存在服务分散、多头报送查询问题,缺少各方公认的公共服务平台,暂未形成认证许可、口岸通关、全程物流、风险管控等一站式综合集成服务。

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思路及架构

鉴于西部陆海新通道跨省(区、市)、跨国家部委、跨境等业务特征,数字陆海新通道有别于其他传统应用,真正实现了“三融五跨”要求,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意义。

一是关于内涵定义。数字陆海新通道依托“单一窗口”,以“四个服务”为功能定位(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业务联动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协同监管服务,为区域合作提供平台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智支撑服务),搭建开放、共享、安全的公共服务平台,贯通支撑口岸物流核心业务,构建智慧铁海联运、智慧长江物流等应用场景,加强通道跨境物流各方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引领通道跨境物流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打造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成果。

二是关于应用架构。数字陆海新通道在数字重庆“1361”总体架构中,属于数字经济系统、开放合作跑道,按照“1+4+N”应用构架。其中,“1”即基于市级一体化智能化平台(IRS)建设通道大脑,对接IRS的能力组件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基础设施体系,集成口岸物流行业数据资源、交换体系、模型算法等,为数字陆海新通道提供数据支撑、业务支撑、决策支撑服务。“4”即通道物流、口岸通关、专业物流、综合服务4大应用板块。“N”即多个业务应用场景,基于4大应用板块,同时兼顾铁、公、水、空和多式联运等多种物流方式,构建智慧长江物流、智慧铁海联运、智慧国际铁路联运、智慧跨境公路物流、智慧冷链物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N个应用场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用体系。

三是关于建设路径。鉴于铁海联运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运量占通道总运量的90%以上,选择智慧铁海联运作为当前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将陆续启动“铁海联运一码通”“一站式综合订舱”“‘陆海链’金融服务”等多个重点能力,重点建设攻坚。后续由点及面,推动将通关物流数据贯通范围拓展延伸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陆续构建智慧国际铁路联运、智慧跨境公路物流等多个应用场景,建设“铁路发运协同”“跨境公路一码通”“冷链物流一码追溯”等重点能力。

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进展及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数字陆海新通道通过数月的攻坚建设,初步构建了智慧铁海联运应用场景,形成了“铁海联运一码通”重点能力,首次实现了渝桂铁海联运全流程数据链贯通。

一是拆解业务流程。按“解剖麻雀”的方式,对铁海联运从生产出货到目的港收货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链条、全要素的拆解分析,共梳理形成订舱、集货、通关、铁路发运、站港转运、海运发运、目的港收货共7个环节、15个阶段、58个步骤。

二是推动数据协调。58个步骤当中存在25个数据流断点堵点,采取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方式,已解决22个,问题解决率达88%。在此基础上,通过“铁海联运一码通”,压减流程34%(58个步骤压减至38个)、减少单证56%(32个单证压减至14个)、提升效率20%以上。

三是加快“一码通”建设。结合铁海联运的业务特征,“铁海联运一码通”业务逻辑是:依托“单一窗口”,在联运订舱阶段,货主/货代企业向运营企业委托下单,数字陆海新通道以订单为单位赋码,覆盖铁海联运业务全生命周期,发挥其改进交互交接、衔接断点业务、减少纸质单证、优化业务流程的作用,实现一码贯通业务流程、一码集成数据能力、一码索引全链追溯、一码赋能综合服务。目前,通过攻坚建设,在47个一码通应用场景中,已贯通43个场景,场景贯通率达91.5%,可覆盖归集通关、物流、贸易、金融四大场景19类187项数据。在提高物流效能、优化监管服务、推动区域合作、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初见成效。

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数字陆海新通道将逐步从攻坚突破阶段转为深化拓展阶段,构建通道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为通道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一是聚焦区域合作,明确数字通道定位。在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的支持指导下,明确数字陆海新通道区域“单一窗口”定位,统一用户体系,贯通业务流程,整合数据资源,链接标准版和13+2省(区、市)地方“单一窗口”,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业务协同、区域合作,实现“一地创新,通道共享”。

二是聚焦综合场景,加快数字通道建设。加快完善智慧铁海联运综合场景,推进“铁海联运一码通”测试工作,力争尽快上线运行;一站式整合铁路运输与海上运输订舱过程多个环节操作,实现铁海联运一站式订舱;依托数字提单,实现融资风险防控和数字赋能增信,提供“陆海链”金融服务。按程序陆续启动智慧国际铁路联运、智慧跨境公路物流、智慧冷链物流等多个场景建设。

三是聚焦共享共用,推广数字通道应用。在应用上线运行后,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积极推动通道沿线省(区、市)共同使用,同时,支持鼓励各省(区、市)建设相关应用场景或能力组件,形成数字通道共建共享共用新格局。(作者:重庆电子口岸中心主任 熊朝阳)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