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中经观察 > 正文

锚定新赛道 乡村产业振兴铺开发展新画卷

新华财经|2024年03月19日
阅读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从城市走向乡村。这些拥有高附加值、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也更符合人们消费新习惯的新兴产业,成为许多地区致富路上的新“摇钱树”。

新华财经北京3月19日电(分析师胡颖佳)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从城市走向乡村。这些拥有高附加值、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也更符合人们消费新习惯的新兴产业,成为许多地区致富路上的新“摇钱树”。

乡村产业蓝图有了“新锚点”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9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全年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创建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优异的成绩背后是党中央“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密集部署。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的12个中央一号文件可见,党中央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部署不断深化、细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2018年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2021年提出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2023年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除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乡村产业振兴外,国家层面也多次发布政策举措鼓励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拓展农业功能价值,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千村万户电力自发自用,壮大农村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为推动这一目标实现,近日印发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提出了12项重点活动,其中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等活动重在文化兴业,带动乡村旅游、体验、研学、教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新赛道激活发展新动能

跟随中央的脚步,各地密集谋篇布局,抢占乡村产业发展新赛道,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2023年6月,河南省印发《乡村康养旅游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提出了休闲康养基地建设、康养旅游示范创建、经营主体培育、康养产品提质、乡土人才培育、品牌宣传营销、公共服务提效“七项行动”并具体量化指标,有效推动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入提速增效的新层面、新赛道。河南在全国率先制定《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遴选两批共391个创建单位,已评选认定235个示范村。

2023年12月26日,河南省发布全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包括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在内的195个村(社区)成功入选。近年来,协心村已先后建成30公里长的国家级登山步道、10公里长的山地自行车道、露营基地、足球场等设施,让来自城市的游客放下高压的工作和生活,享受乡村慢时光。如今,协心村精品民宿、家庭宾馆已经发展到63家,有床位近2000张,越来越多的村民端上了“致富碗”,吃上了“旅游饭”。

在贵州,近年来当地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山地“农光互补”产业应用,即利用光伏项目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其开发的光伏电站在地面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利用光伏板下的空间进行农作物种植或牲畜养殖,形成了集能源、农业、就业与企业发展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贵州金元威宁么站农业光伏电站是贵州省首个“农光互补”电站,该项目2016年建成投产以来先后试种万寿菊、马铃薯、荞麦、牧草等作物。“农光互补”不仅增强了土地的经济价值,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更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升级,形成了顶上有光伏、地上有农业、周边能务工、公司有发展的产业综合发展格局,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双碳”目标叠加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户用光伏近年来受到中央和地方的重点关注和推进,十余个省份发布的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光伏发展写入其中。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其中农村地区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安装户数已超过500万户,带动有效投资超过5000亿元。

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乡村产业再上新高度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2月初表示,近年来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主体不强、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同质化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农民增收难度在不断加大。   

魏后凯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举措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作用,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这是关系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综合性措施。要鼓励支持农村创新创业,通过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扩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展望未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表示,推动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是以科技为先导,引领要素配置,培育乡村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2年的62.4%。各地应持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为乡村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广大农业企业要着眼长远,坚持“科技立企”,做好企业科技规划,强化技术研发、创新和引进,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是抓住数字化和信息化机遇,推进技术和信息深度融合,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我国2022年底已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乡村数字化发展带来了乡村产业链重组和升级,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电商企业、短视频创作与营销公司、供应链企业、包装和物流企业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农业产业的嫁接催生了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新型产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需要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直播带货、流量经济和平台经济发展,强化智慧农场和智慧牧场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三是强化现代化管理,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率,促进乡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与“技术”和“信息”要素相比,我国的农业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管理相对滞后。农业规模化龙头企业应面向全产业链推进数字化转型,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则应努力推动生产经营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正在逐步形成,将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重要支持。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