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紫云:“兵支书”乡村振兴建新功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充分利用退役军人人才资源,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参与村级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治理,让他们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工作中发光发热,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新华财经贵阳3月18日电(记者肖艳)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充分利用退役军人人才资源,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参与村级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治理,让他们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工作中发光发热,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兴产业聚民心
“黄鹤营村数字电影院建成,我们老人也可以感受城里看电影的感觉了。”今年元旦前,猫营镇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黄恒礼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好消息。
曾经的黄鹤营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支点少,外出务工成为大部分村民的选择。2020年4月,在部队服役19年、退役后成功创业的黄恒礼担任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甫一上任,黄恒礼就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参观优秀村寨、和群众开展院坝会座谈,如何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成为村支两委的第一着力点。
“带领群众种了400多亩菊花。”为了发展,黄恒礼贷了30万元“兵支书”贷款。“这一片菊花成了打卡点,给村里带来了名气,村民有了务工收入,菊花销售还有一笔收益。”他说。
随着黄鹤营村进入大众视野,各类资源开始与当地“链接”。结合当地的传统种植优势,全村发展了蓝莓、油茶、金银花等作物种植5000余亩,建成水果采摘园600亩,引进企业6家。
借助当地的温泉和可开发暗河漂流的黄鹤营洞资源,村里引进了温泉酒店。今年春节假期,温泉酒店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营业收入超过30万元,酒店带动当地就业60余人,还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客栈发展。
坝羊镇红院村是传统的布依族村落,依山傍水。2016年,罗松正式成为一名“兵支书”。“每年的六月六节庆,来村里过节的车辆要停几公里长。”村党支部书记罗松说,布依风情成为村里发展的一大亮点,为此,村里不仅将闲置的老村委楼改造成有14间客房的客栈,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打造布依古寨民宿。
红院坝区还是紫云县最大的坝区,村里将1500余亩、2550块地块平整为30个高标准农田地块。利用坝区优势,村支两委以“村委+合作社+农户”方式大力发展蔬菜、水稻和中药材种植,山上还种植了2100多亩茶叶。
“有一条育秧机流水线,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还有烘干基地。”罗松说,现在村里种植也开始实现机械化、流水化,村里购置了小型农机供大家使用。“我刚来的时候村里人均收入11000多元,现在已经提升到18730元了。村集体收入有将近100万元。”罗松说。
村民收入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里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好了。除了电影院,黄鹤营村的篮球场地从水泥地升级为塑胶,还配备了可伸缩雨棚和大屏幕;农民运动会开起来了,杀猪饭全村一起吃上了,大学新生奖励金也有钱发了……红院村也同样开起了村级晚会,并为困难群众、大学生和75岁以上老人提供更多经济支持与帮助。
慧治理树新风
除了带动产业发展,村级治理也成为紫云县“兵支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猴场镇小湾村,每个季度的积分评比成了村民最关注的事情。“家庭环境卫生、遵纪守法情况、子女教育等等,按照村规民约,有突出表现的就加分,有明显恶劣情况的就减分,所有情况都进行公示,还准备了洗衣机、电饭锅、风扇等奖品。”同为一名退役军人的猴场镇小湾村党支部书记秦江山说,设置的奖品都很实用,大家积极性很高。
秦江山说,以前村民房子修得漂亮,但是家庭卫生情况不好,乱堆乱放情况明显,村里还专门组织开小组会、院坝会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现在村里清爽干净了,一方面是积分榜的设置在村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另一方面是评比公平公正,得到了村民足够的信任,群众力量汇集起来,村支两委要开展各项工作也容易了。”
在黄鹤营村,村里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新的“招投标”模式。“村里每个批复的工程都发到微信群,通知到各村民组,有愿意承包承建的就按规定合同执行,村支两委只负责最后的验收,所有流程都公开透明。”黄恒礼说,不仅是建设项目,村里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大事小情,村支两委都让村民投票参与。
“比如低保户的认定和取消,每一户的具体情况我们都发到群里让大家公开投票,这个家庭具体是什么情况,为什么申请认定、为什么取消待遇,大家都一清二楚,流程走下来也不会产生误会。”黄恒礼说。
在红院村,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村民自治为主体的“四共”模式早已被村民所熟知。“共商谋发展、共建聚合力、共治保成效、共享稳民生。”罗松说,无论是乡村规划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村支两委都组织开展全村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模式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规划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自愿捐赠几百棵桂花树用于村庄美化,为村里老人免费发放自己工厂生产的保温杯……村民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家乡。
延优势建新功
“‘兵支书’把部队培养的作风充分带入到现在的工作中,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遇事不轻易言败,作风过硬。”紫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王龙泉介绍,目前紫云县共有村(居)社区174个,有92名退役军人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其中有27个“兵支书”。无论是参与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兵支书”都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黄恒礼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服役期间就拥有多项发明专利,他把技术优势用到村级的数字治理上,“我们建立了村级数治平台,村民可以在上面反映诉求困难、上报隐患、查询各类补贴下发情况等,现在还在争取更多政策支持。”黄恒礼说。
在政策宣传上,“兵支书”也各有“奇招”。在红院村,各类政策宣传是可以唱的“山歌”;在黄鹤营村,20多篇“三字经”几乎涵盖了村里的村规民约;在小湾村,乡贤评理室、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愁室等已经成为宣传各项新政策的集中地。
“必须要宣传,不宣传群众不知道好政策,不清楚发展变化。还包括重婚、诽谤、人格权、肖像权等一些法律规定,特别是防诈骗宣传。”黄恒礼说,这些做法很多都来自他在部队积累的经验。
“黄恒礼之前自主创业开了一家公司销售紫云县的农产品,罗松自己开了超市,秦江山也在参与工程项目。参与村级工作后,他们全身心都放在带动乡村发展上,现在公司关了、超市关了,工程也不做了。”王龙泉说,“兵支书”的奉献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为家乡付出。
“凡是有‘兵支书’的村,村级工作都不差。”王龙泉说,事务局也经常到有退役军人参与工作的村走访,了解村级发展的具体需求,帮助对接资源,争取支持。下一步,当地还会继续推动“兵支书”工作,让更多优秀的退役军人参与到村级事务工作中,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发光发热。
编辑:胡颖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