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房地产 > 正文

【智库观点】牛建刚:搭建交流平台探索智能建造艺术性表达

新华财经|2023年11月29日
阅读量:

“数字建造 智慧未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节11月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活动由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

新华财经呼和浩特11月29日电(记者蔡博腾 李唐宁)11月28日,在“数字建造 智慧未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节上,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牛建刚在会中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将智能建造的科技性通过艺术的表达呈现出来。这是对建筑师的新挑战、新尝试。学院此次筹办艺术节,目的是搭建智能建造融合交流平台,推动建筑业智能化、工业化、低碳化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新技术、新建造的艺术性表达。

图片1.png

智能建造产业发展对产教融合提出更高要求

牛建刚认为,未来智能建造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技术挑战日益增多。大体量的构件,工厂加工相对容易,之后在现场拼装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技术与施工工艺掌握与运用。

在他看来,发展智能建造,首先应建立起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方式。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土木工程领域,还要掌握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工程管理等知识,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智能建造,必须打破学科和技术领域界限,用系统性的思维,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统筹协作。

牛建刚提出,产业教师要围绕智能建造发展做好教学和科学研究,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目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立企业联络机制,每名教师联系一家企业,每个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至少联系10家优质企业,学院和二级学院领导至少联系100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学院还推出产教融合课程,通过课程改革,鼓励老师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更新教学资源。

智能建造要关注个性化需求,做到技术与艺术充分融合

“智能建造需要优雅实用,推进技术和艺术的充分融合。”牛建刚表示,智能建造工业化生产必然会带来工业化建造的系统性发展,并对建筑呈现的艺术性产生较大影响。

他认为,建筑师在智能建造基础上设计建筑方案,要通过艺术的表达,呈现智能建造的科技性。对建筑师而言,这是全新挑战。建筑师要学习智能建造知识,学透新技术、用好新技术,真正把本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推动建筑业智能化、工业化、低碳化发展的同时提高建筑领域的艺术性。

“时代在发展,审美在改变。”牛建刚表示,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道路上,我国大量存量建筑急需关注个性化需求,与时俱进,建筑师还有很大发挥空间,市场前景广阔。(完)


编辑:何燕燕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