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酒业 > 正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区化是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华财经|2022年09月27日
阅读量:

不同的地理环境、物产原料及长期传承改进的酿造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产酒的自身特色和发展路径。简言之,白酒自身具有鲜明的产地意识基因,这也是当前白酒产区化发展的基础。

新华财经北京9月27日电(分析师鲁光远 黎轲 朱嘉林)不同的地理环境、物产原料及长期传承改进的酿造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产酒的自身特色和发展路径。简言之,白酒自身具有鲜明的产地意识基因,这是当前白酒产区化发展的基础。

一、我国白酒产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历史上,我国各地白酒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物产、自然环境、消费市场、白酒文化底蕴等条件,是多种因素交叉作用所形成的结果。仅从地理环境因素来说,我国各地在历史上几乎都有名酒、好酒名噪一时,但不同的地理环境、物产原料及长期传承改进的酿造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产酒自身独特的风味和鲜明的特色。因此,白酒自身具有鲜明的产地意识基因,这是当前白酒产区化发展的基础。

需指出的是,现阶段白酒产区建设具有巨大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从企业视角来看,产区的监管和引导能够避免区内企业恶性竞争,消除内耗,引导区内企业健康协调发展。2021年,我国白酒相关企业总量达到20.08万家,而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近年来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也仍旧达到965家。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五大巨头的总产量仅为74.6万千升,行业占比为10.4%。在行业转变为存量甚至缩量市场的情况下,产区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区域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通过推动企业兼并整合、改革转型等多种手段优化行业布局、调整企业层级分布等,进而使得产业链各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加强,分工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命运共同体,为产区内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

从产区管控提升的视角来看,产区建设能够汇聚各方力量,共同确保产区产品品质、享受产区设施及红利,打造强化产区名片,凸显产区特色。白酒产区建设涉及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生态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建设、产区品牌打造,产区白酒品质监管和工艺提升等,能够在产品、品牌、渠道等各个方面为产业链赋能,汇集产区内各个企业的力量共同打造出一张产区名片。因此,产业链各企业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从白酒消费者的视角来看,产区建设契合其消费升级的趋势。在消费者愈发关注品质保障、品牌文化的当下,产区各项监管措施的出台,将会为产区白酒品质的把控增添一层保障,提升消费者对产区各个层级白酒产品的品质信任;产区品牌及背后文化的打造和宣传,也将会使消费者从企业认同拓展提升至产区认同。

二、四川、贵州等地均具有相对较好的产区建设条件

与具有相似属性的红酒相比,一直以来,中国白酒的产区意识较为淡薄,对于产区的划分也相对模糊,曾有过“两大产区”“六大产区”“十大产区”等描述。

1-1.png

但在当下,一方面由于政府在白酒产区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主导型作用;另一方面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白酒产区建设在政策协调方面难免出现协调不畅等问题,因此白酒产区建设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预计仍会限制在省级行政区划之内。

2020年,全国白酒总产量为740.70万千升,其中四川省产量为367.58万千升,占比达到49.63%,较2014年提升了21.79个百分点。其次为河南、湖北、北京、安徽、贵州、山东、河北、江苏、山西,其产量分别为66.38 、35.87 、34.13 、28.21 、26.62 、20.87 、19.89 、18.25 、17.93万千升,产量占比分别为8.96%、4.84%、4.61%、3.81%、3.59%、2.82%、2.69%、2.46%、2.42%。

2-1.png

而从各省企业数量分布来看,四川、贵州、湖北、云南、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安徽、河南白酒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35632、22313、17178、16887、11381、11012、10144、9748、8257、7680家,占比分别为16.83%、10.54%、8.12%、7.98%、5.38%、5.20%、4.79%、4.61%、3.90%、3.63%。

3-1.png

总体来讲,四川、贵州、山西、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均具有相对较好的产区建设条件:首先,上述省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企业数量、白酒产量均居于行业前列;其次,在白酒文化属性愈发凸显的当下,上述省份酒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名酒辈出,即便是近几年来明显居于下风的河南、山东白酒产业最晚在上世纪90年代的市场竞争中仍旧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未来通过产区打造提升,将会大大助力当地白酒产业的发展。

三、贵州白酒产区建设领先

产区建设及未来基于产区的竞争涉及产业链、区域品牌、环保、配套等众多层面,是一种更加立体的竞争。在白酒产区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各地纷纷出台举措推动白酒产区的发展,产区总体构建呈现出以下特征:

1.通过扶持当地龙头酒企,发挥出龙头带动作用,进而构建出众多差异化定位、多层级布局的白酒企业及品牌矩阵,覆盖高中低端市场,全方位培养壮大消费群体,提升市场竞争力。

2.重视配套设施建设。如推动产区内科研机构、质量检测机构、原材料、包装、运输等上下游企业的培育,构建和完善产区内产业生态。

3.重视产区环境保护。

4.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快速完善并提升执行力度。

具体来看,贵州、四川白酒产区建设领先,其次是安徽、江苏、山东、山西等白酒强省,尤其是贵州。2022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其中,国家支持贵州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支持指导贵州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稳妥推进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贵州白酒产区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同时,在贵州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发布《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除了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省白酒产量达到60万千升,白酒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之外,也从赤水河环境保护,品牌集群打造,原材料供应、物流与包装等层面入手,作出了总体规划。叠加贵州省深厚的白酒积淀,强大的品牌势能,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快速完善,其产区建设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其他各省,有望成为我国白酒产区建设的一个模板,具有较好的示范引导效应。

产区化是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pdf



编辑:张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