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石油油田公司研究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油田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延长石油油田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科技项目45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市级和集团级奖励46项,授权专利174项,为油田千万吨稳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百年沧桑,挡不住一座老油田“追新逐绿”的决心。近年来,延长油田依托科技创新,逐步摆脱固有的“黑色印象”,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在延长石油油田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阔步向前的进程中,有这样一支科研队伍,他们以“鼓励自主创新、锻炼自有队伍、端牢自己饭碗”为目标,围绕“少打井、多出油、提高采收率”开展科技攻关,为油田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也让油田公司在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再增新光、再添浓彩的过程中底气十足、活力无限。这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科研队伍便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科技项目45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市级和集团级奖励46项,授权专利174项,为油田千万吨稳产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21年以来,在公司的政策支持下,研究中心积极探索自主科技项目模拟市场化改革,科研活力空前高涨、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多次受到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领导的肯定和褒奖。
图为研究中心油田化学研究所技术人员开展压裂液与岩石接触角测量实验(兰晓龙 摄)
对于延长油田低压、低渗透油田来说,注水是最有效的开发方式。目前,油田规模化应用的是第三代分注工艺——桥式同心分注工艺。
“随着使用扩大,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该工艺对水质要求高且需要定期测调,直接增加了成本。”研究中心工艺技术研究所史鹏涛说。为精准实现小水量分层注水,降低成本,注水工艺团队提出了层间轮注工艺,该工艺的智慧之处在于井下智能开关式配水器的设计。该设计结合波码通讯技术与轮注技术(循环开关注水),无需电缆施工,无需测调,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实现了真正的分层定量注水,满足了油田精细化注水要求。该工艺试验一年多以来,管柱正常,受益井组单井日产油显著提升。该工艺从本质上解决了油田低注水量分注技术瓶颈。
“陕北的油井大多在沟壑纵横的山区,油气开采出来后,怎么运输是关键。”研究中心地面工程研究所高文玲说,“我们研究所就是要致力于通过提升管网集输率,解决油田开式集输流程带来的油气损耗大、罐车运输风险高等问题。”
2022年7月,该所集技术骨干成立了延长油田西部油区管输率提升攻关团队。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生产现场与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座谈交流,并通过图纸查阅、管线站点踏勘,从油井—管线—站点全方位拉网式了解采油厂地面集输现状,共同分析、剖析西部油田管输率低的原因以及制约油田管输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寻求切实可行的提高油田管输率的突破路径。
通过油田地面工程者的不懈努力,按照试点先行的理念,2024年8月,管输化提升试点项目在吴起薛岔建成运行。该试点引进了先进的增压工艺、新型集输管线,投资少、施工便利,为后期管输化建设提供了工艺指导。
2021年开始,油田陆续发现油井井口和井场硫化氢问题,在部分区块硫化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防腐成本上升和安全风险增大的影响。“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几个问题:全油田硫化氢分布不明,硫化氢从哪里来的?怎么有效预防和治理硫化氢?”研究中心油田化学研究所周娟说,“为了油田生产安全,我们开展了《延长油田硫化氢分布调查及处理方法研究》课题研究。”
延长油田属于低硫油田,研究所通过对全油田12个采油厂2021—2023年的硫化氢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硫化氢问题呈现逐年严重的态势,并明确了硫化氢在区块和纵向层位上的分布规律。“关于油田硫化氢问题,文献报道相对比较少,即使有报道的国内油田,其油藏类型与延长油田也不同,可参考性较小,要弄清延长油田的硫化氢来源非常困难。”周娟说。
研究中心当即组建了由油田化学、油藏地质、钻采工艺3个专业方向技术骨干组成的14人攻关团队,从可能产生硫化氢的生产环节逐一摸排。经过反复研讨,攻关团队确定从储层矿物、油藏温度、地层流体等10个地质和生物化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延长油田硫化氢主要来源于硫酸盐还原菌代谢、与油层相邻的煤层和原油伴生气。
从硫化氢来源研究结论出发,攻关团队调研总结了胜利、中原、辽河和长庆等油田的硫化氢治理经验,结合延长油田生产实际,制定了“井筒除硫+杀菌位置前移”的除硫方案。在南泥湾采油厂6个区块30口油井上应用,硫化氢浓度均降至阈限值20ppm以下,硫化氢治理有效率达100%,并提出工艺防范措施建议、水处理合理建议等。
图为研究中心注采工艺技术团队赴杏子川采油厂调研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注采工艺现状(王鑫 摄)
重任在肩,使命如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雷俊杰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始终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紧盯“实干为先、改革为要、合规为基”工作主线,紧扣“安全、产量、成本”三件大事,持续深化改革、加快自主创新,不断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为油田低成本经营、高质量发展贡献技术力量。(张茁)
编辑:薛尚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