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霁明:毫秒之间的“钉子匠”
从一名普通的检修工到电网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尖兵,张霁明以执着的工匠精神,在宁波市鄞州区电网自动化的创新历程中不断书写新的篇章。张霁明的故事,折射出我国电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也蕴含着大国工匠守护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极致匠心。
新华财经杭州4月28日电(陆乐、夏晟)张霁明,扎根电网一线20多年。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2项项目成果先后获得第47届国际质量管理大会(ICQCC)铂金奖、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大会金奖,8项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级QC奖。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2024年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并于今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闪电行动 守护城市光明
南方的春天变幻莫测,极端天气频繁出现。4月7日下午17时,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某10千伏线路在一阵狂风暴雷后出现故障。但此故障只出现在了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提示里,对姜山镇的居民和企业毫无影响。
这得益于配电网故障隔离自愈技术(FA)。该技术是电网自动化的重要标志,能够在电网发生故障时,自动检测、精准定位、隔离故障区域,并快速重构供电路径,大大缩短了停电时间。
2008年,国家电网正式推行该项技术,浙江宁波是全国3家试点单位之一,鄞州区则是全市的试点区域。鄞州区供电系统自动化规模较大、终端数量多,所以碰到的问题也多,承担的压力也相对较大。解决好鄞州在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将为全市、全省做好答卷奠定良好基础。
在试点过程中,张霁明精神紧绷,不敢有丝毫的松懈。FA系统中最重要的现场装置DTU电源模块不适配现有电网故障模式下的供电性能要求,系统要升级切换,这十几年来建立的所有终端侧需要重新做联调,一个人做一个开关站要一整天时间,城区有1400多个开关站,何时才能完成?很多问题摆在面前,巨大的工作量让大家难免心有怨气。
张霁明顶着争议与压力反复推演,确定程序无误后,又回头检测不同供货商提供的DTU会不会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在连续一个多月时间里,张霁明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对FA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层分析,摸清问题主要症结,再通过层层剥离和剖析,找到了影响DTU装置工作的主要原因,并研制了光网络中继器和耐压型电源模块。测试数据显示,试验区域的FA动作成功率由实施前的77.32%提高到91.41%
2020年底,张霁明又带领团队完成“毫秒级”光纤差动分布式全自动FA环试点建设,使宁波市鄞州区电网供电可靠性攀升至99.9973%以上,成为全省配电自动化发展的标杆。
张霁明介绍,过去,一次恶劣天气可能让抢修人员忙上大半天,现在,依靠馈线自动化技术,故障处理时间从“小时级”压缩到“毫秒级”。到2025年,宁波市FA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了972条线路、3363个点位,支撑起真正的“不停电”城市核心电网。
苦难磨砺 淬炼极致匠心
这些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幼时的一场医疗意外让张霁明失去了听力,助听器成为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然而,听觉上的缺失反倒让他更加专注。年少的经历,磨练了张霁明的意志,为他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9年,张霁明入职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成为一名检修工。 很快,张霁明发现从理论到实践有着很遥远的距离。他看不懂图纸,老师傅们也不敢让他去操作,只能做些最基础的工作。年轻的张霁明不想一辈子剥电缆,他对自己说,要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检修技术。
初入公司的张霁明,赶上了鄞州电网的第一次自动化改造。为了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抱着电力图纸,见缝插针地向师傅们请教。遇到工程师下来指导,更是追着向他们讨技术资料,拿回家熬夜学习。张霁明不仅把200多页的设备手册全抄了一遍,还跟着班组转战不同的变电站。短短一年,张霁明已经能独当一面,更成了同事们公认的“活字典”,谁遇到不懂的参数、线路,都来请教他。
2002年,张霁明调入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开始了与机器“对话”的职业生涯。在这里,张霁明接触到了宁波第一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RD-800。
从设备拆箱安装开始,直至上电调试结束,张霁明全程参与了新系统的安装调试。在两年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基础上,张霁明和同事们成功将第一代电力调度自动化RD-800系统应用到鄞州电网,鄞州变电站成功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
逐梦科技 护航电网未来
近年来,电网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张霁明勇做“科技蓝海”的弄潮儿。
为解决分布式光伏迅猛发展对电网运行带来的安全挑战,张霁明和团队研发的基于“5G+”源网荷协同控制的分布式光伏正式接入鄞州供电公司调度系统,并在10千伏韵升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落地投运,实现了对分布式电源的统一调度。
“现在,只需调控中心发送一个指令,即可对多个分布式电源进行智能调节。”张霁明介绍,目前该系统正在进行大范围试点推广,未来有望成为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的关键技术。
今年,张霁明正在牵头围绕配网中低压可靠性提升开展技术攻关,致力于解决大量中低压配网的感知和故障定位问题,进一步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
深夜的调控中心,张霁明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他在笔记本中记录下一天的思考与技术总结,装满A4纸的蓝色文件夹里,是一项项创新课题的推进方案,而窗外,是他守护的万家灯火。
2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的检修工到电网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尖兵,张霁明以执着的工匠精神,在宁波市鄞州区电网自动化的创新历程中不断书写新的篇章。他说:“技术会不断更迭,但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会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拓展专业边界,让电网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
张霁明的故事,折射出我国电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也蕴含着大国工匠守护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极致匠心。新的时代,国家电网人正用数字化、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建好电网,护航中国制造扬帆海内外。
编辑:梁恒维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