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能源 > 正文

塞上“煤海”涌智能浪潮 内蒙古智能化煤矿建设持续推进

新华财经|2025年05月05日
阅读量:

目前,内蒙古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已达100%,约70%的在产煤矿完成了智能化建设,煤矿生产向高效、安全、绿色方向持续迈进。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截至目前,内蒙古智能化煤矿数量、产能分别达到209处、10.87亿吨/年,煤矿生产向高效、安全、绿色方向持续迈进。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板块主力生产单位,国能准能集团不断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提档升级。一是依托数字化采矿设计软件、远程操控钻机等先进技术,成功实现了智能穿爆,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建立了国内首个千万吨级选煤厂成套数据标准。未来,该集团还将全面推进无人作业模式,打通智能爆破、智能采剥、无人驾驶、智能辅助等工艺链,建立完整的智能化露天煤矿生产作业体系,为露天矿山行业发展提供“准能方案”。

作为大唐集团首个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龙王沟煤矿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创新工作,建成了智能综放、智能掘进等十大类98个智能化子系统,主要机电硐室实现无人值守,主要生产经营环节实现减人提效,主要危重作业实现机器替代,劳动定员减少了56%,产能大幅增加50%。未来该矿还将围绕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全面打造少人无人、安全可靠的智慧矿山,持续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自2019年以来,实施了276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8.6亿元,覆盖了多个生产环节和工作场景。其打造的“尧光一号”智慧矿山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产业信息实时汇聚共享。在采装运输环节,公司百余台无人驾驶宽体矿卡24小时常态化运行。在辅助生产环节,公司已有40座变配电站无人值守等多项应用,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安全风险。

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矿从“人控”到“数控”升级,从“自动”到“智能”提速,内蒙古正快速抢占煤炭行业“智”高点。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区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已达100%,约70%的在产煤矿完成了智能化建设,产能占比88%。281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高效运行,44处露天煤矿积极开展无人驾驶试验,370台无人驾驶车辆在矿场行驶,这些数据有力证明了内蒙古在智能化煤矿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

针对全区智能化煤矿下一步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明确了四大任务:一是明确建设目标,推动智能化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提档升级,要求2025年底前,I类井工煤矿和服务年限超10年的大型露天煤矿完成智能化提档升级;三是创新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和企业的智能化建设模式;四是强化研发运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联合攻关。在这些目标的引领下,内蒙古煤矿智能化建设正朝着更纵深的方向迈进。(侯倩)

 

编辑:梁恒维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