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能源 > 正文

以“智”御“险” “数字尖兵”重塑电网安全防线

新华财经|2025年09月19日
阅读量:

多地电力公司探索以“智”御“险”,用数智技术赋能电网安全运行。

新华财经北京9月19日电(记者沈寅飞)当人工智能的“智慧大脑”融入电力系统,当实时感知的“神经末梢”延伸至电力装备,一场电力安全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在开启。近年来,多地电力公司探索以“智”御“险”,用数智技术赋能电网安全运行。

智能化成果赋能电网运维

提前发现电网缺陷,防患于未然,是电力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而智能化设备正成为其中的关键力量。

在河北深泽县,国网深泽县供电公司探索运用四旋翼无人机对10千伏564南关工业线开展巡检。其搭载的高清及红外相机,能够实现杆塔金具、绝缘子、通道环境等数据自动采集,依托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诊断缺陷隐患,并自动生成巡检报告,显著提升电网缺陷发现率和预警能力。目前,该公司已在深泽县域部署7座无人机机巢,实现县域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

活跃在巡检一线的“新员工”还有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的变电站巡检机器狗。其背部搭载的便携式可拆卸“变电哨兵”,运用“可见光+红外光”双探头,可准确研判设备发热趋势。机器狗采用仿生运动设计,能跨过变电站室内外设备区台阶、斜坡、楼梯等不同区域,还能应用于电缆隧道等不同巡检场景,具备较强的场地通过性,在设备密集区域可实现较为全面的观测覆盖。

9f0dce66eac84622a0f1d3b428c5d8a6.png

图为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应用机器狗对变电站设备区开展全站巡检(受访单位供图)

在河北省邯郸市,人工智能成为电力故障诊断和抢修的好帮手。面对低压多户停电类突发故障,传统人工排查耗时长、效率低。国网邯郸市峰峰矿区供电公司构建了一套实时电力数据智能监测系统,可通过电网中分布的传感器迅速捕捉异常、定位故障;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结合历史数据与实时参数,快速研判停电原因和影响范围,显著提升抢修方案针对性。依托该系统,故障定位时间从过去的半小时缩短至5分钟,故障研判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以上。

数智技术保障作业安全

数智技术深度融入电网,也为电力作业增添了“防护盾”。近日,在上海地下电缆工井施工现场,安全帽突然响起提示:“检测到作业人员注意力持续下降,请及时关注!”这是脑机交互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捕捉脑电波与生理指标发出的预警。

国网上海电科院组建跨学科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出脑机交互式安全帽,内置高灵敏度电极与多模态传感器,可实时分析脑电波、心率等数据。一旦检测到作业人员出现疲劳、紧张、身体不适等异常状态,或误入带电间隔等安全违规行为,系统将立即发出预警。目前,这款脑机交互式安全帽已在上海电网部分电力工程现场试点应用。

2c8e6bfd131349faa1e849569ff66915.png

图为国网上海电科院科研人员对可穿戴脑机接口装备开展试验(受访单位供图)

南方电网广西来宾供电局针对电网安全生产中“体外循环作业”的风险防控难点,研发人工智能管控技术,从源头堵住车辆管理、工具材料管理等环节漏洞,保障作业安全。

如在车辆管理场景中,AI算法就像“智能哨兵”,通过调取作业计划数据库、与用车申请逐一比对,可在毫秒间完成多维度检查,如发现异常申请直接卡住审批流程。当系统触发异常预警时,线下安全督查人员会第一时间收到提示工单,并及时进行复核,在保障紧急作业合理需求的同时,坚决杜绝违规操作。

主动防御应对天气挑战

面对恶劣天气的考验,多地电力企业探索以数智技术推动“气象+电力”深度融合,提升电力防灾能力。

近日,在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的监控大屏上,电力气象精细化系统推出预警信息:未来6小时,石家庄市中西部县市将出现雷暴大风天气,阵风风力达8级。系统地图同步显示了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工作人员立即对相关区域内的杆塔和变电站进行应对部署。“这一系统帮助我们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防御,在应对极端天气时更有准备。”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负责人姚重阳说。

国网上海电科院将专门针对上海电网特性训练的“台风推演大模型”嵌入国网电力气象防灾减灾平台的人工智能台风预警模块。该模型通过学习上海历史台风数据、电网故障记录及地理环境信息等,可将上海电网台风影响下关键变电站和线路的故障风险预测精度提升超40%,为优化抢修资源布防和制定保电策略争取了宝贵时间。(参与调研:董时珊)

 

编辑:梁恒维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