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能源 > 正文

【三晋能源转型观察】分析师手记:由晋能控股集团看传统能源企业如何提 “智”扩“绿”

新华财经|2025年09月29日
阅读量:

晋能控股集团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统筹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提“智”扩“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华财经太原9月29日电(蒋亚春、梁恒维)金秋时节,三晋大地处处涌动着绿色转型的澎湃浪潮。太行山下秋叶染层林,漳泽湖畔碧水映晴空,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正酣……

连日来,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历时半月,深入走访调研了晋能控股集团旗下多个重点项目,从晋城的寺河矿、华昱公司,到长治的赵庄煤业、三元煤业,再到晋北的塔山矿和新能源基地,我们见证了这家山西最大的能源集团如何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统筹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提“智”扩“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数智革新:重构煤炭生产的“智慧基因”

在晋能控股集团的各大主力矿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加速赋能煤矿采掘、煤炭洗选、生产调度、安全管控等各个环节。在塔山矿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占据整面墙的LED巨屏上,各类生产数据、设备状态、安全指标实时跳动更新。在寺河矿,操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就能精准还原矿井全貌,将地下数百米深处的煤层分布、地质构造、断层走向、瓦斯浓度等关键信息以立体动态形式直观呈现,实现了从“盲采”到“透明开采”的革命性跨越。在三元煤业,通过万兆工业环网构建的“神经系统”,将井下几百个智能传感器、数百台自动化设备连为一体,形成了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能管控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929141109.jpg

图为寺河煤矿调度指挥中心

今年以来,被誉为“地下工程钢铁侠”的盾构机在晋能控股集团旗下两大主力矿井——赵庄煤业和塔山煤业率先投运。这一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山西煤矿巷道掘进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赵庄煤业副总工程师温志东介绍:“它集掘进、出渣、支护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掘、支、运、铺底关键工序平行同步作业。”晋能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台盾构机的投用,将显著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智能化矿山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9-29_140731_3701.jpg

图为“晋控装备盾一号”TBM顺利下线

截至目前,晋能控股集团累计建设89座智能化矿井,21座矿山实现井下5G网络通信,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生产矿井全覆盖。其中,塔山煤矿、同忻煤矿成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山。

绿色闭环:破解资源利用的“循环密码”​

在实地走访中,分析师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矿山的“颜值蜕变”:走进寺河矿,象征当地人精神图腾的大象群雕气势震撼,矿区内清水潺潺流淌,草木葱茏间步道整洁有序,昔日矿山的粗犷感被生态画卷般的景致取代;三元煤业矿区绿化率超60%,目之所及皆为浓郁绿意,宛若一座“花园式矿山”;塔山矿则通过全封闭式储煤棚、储煤仓与皮带运输长廊的系统建设,真正实现了 “采煤不见煤、存煤不露煤”,从源头上杜绝了煤炭粉尘污染。

这些矿山的绿色蝶变,并非偶然的景观改造,而是晋能控股集团在高质量转型进程中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的信念与决心的反映。

三元煤业引入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开采两项绿色开采工艺。在最大程度回收煤炭资源的同时,还将煤矸石与粉煤灰等固废“吃干榨净”,开启了“采矿无痕”的绿色矿山新模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两项绿色开采技术已累计释放压覆的煤炭资源240万吨,消纳固废16万吨。到2027年底,三元煤业计划通过采用两项开采工艺,将绿色开采产能从目前的140万吨/年提升到180万吨/年。

化工板块的绿色转型同样可圈可点。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从“燃料”变“原料”,乌黑的高硫煤在华昱公司变成了透明清亮的甲醇。一条蓝色的“空中长龙”把华昱公司与8.4公里之外的寺河矿二号井连在一起,每小时可输送高硫煤1000余吨,相当于每日减少公路汽车运煤200辆次,实现了原料煤的清洁运输;投资1.34亿元投运废水零排放项目,每年可产出气化脱盐水补水93.66万吨、副产工业用氯化钠和硫酸钠结晶盐1.38万吨,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诠释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发展理念。

多元协同:拓展综合能源的“发展版图”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迫在眉睫的当下,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正推动这片昔日的“煤海”向“绿谷”蜕变。这个由晋能控股集团作为开发主体、总投资达550亿元的超级工程,是破解采煤沉陷区生态难题、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为资源枯竭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山西方案”。

分析师走访时,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5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正酣,据晋能控股晋北能源(山西)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预计2026年底竣工,建成后,晋北生产基地将通过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将电力输往北京、天津等地,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70亿千瓦时,实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

微信图片_2025-09-29_141242_031.jpg

图为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

一系列业务革新、工程建设的背后,是大型能源企业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进程中,晋能控股集团的多元化布局成效正日益彰显——煤炭电力筑牢能源安全根基、新能源抢占绿色赛道、化工延伸价值链条,构建起互补互促的产业生态。依托持续深化的技术创新,不断打通“传统能源清洁化”与“新能源规模化”的衔接通道。

眼下,晋能控股集团正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全力推进智能化矿井、智慧电厂、智慧工厂建设。从蓝图到实景,从探索到突破,其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综合能源企业集团”目标迈进的脚步愈发坚定。

 

编辑:梁晓云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