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能源 > 正文

华阳集团抓实“学练比”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新华财经|2025年10月11日
阅读量:

今年以来,华阳集团职工在第25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第八届山西省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

臂力千钧,极限救援,在模拟巷道中疾驰如风——救护大队四中队三小队小队长王里鹏凭“全能”技惊四座;轻推拉杆、从容不迫,操纵13米长的掘进机于毫厘间精准推进——二矿掘进三队掘进机司机张培金以“微操”夺冠;俯身侧耳、凝神细辨,仅靠液压异响锁定故障点——一矿综采四队液压支架工陈铭用“绝活”提前15分钟终结比赛……

今年以来,华阳集团职工在第25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第八届山西省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

成绩的背后,是华阳集团始终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构建“精准培训、多元赛道、实战砺剑”全链条培养体系。其中,精准化“订单式”培训让理论深度对接实战需求,多元化竞技擂台为工匠提供绽放舞台,“师带徒”“岗位大练兵”等全员“学练比”长效机制育“苗”成“林”、育“工”成“匠”。

179865652e12460bbd46d8f2602fb60f.JPEG

以学强基  铺就人才成长“快车道”

技能精进,始于学习;人才培养,培训先行。

“以前在学校也接触过安全知识,但从没有这样直观的冲击力。”在新景公司,今年新入职职工叶瑞杰接受安全培训时,感叹警示教育视频的震撼。如今的他走进千米井下,在华阳集团浓厚的“传帮带”氛围中开启职业生涯。

入职之初,新景公司便为叶瑞杰匹配了经验丰富的师傅康彦兵。“师傅在井下特别负责,会循序渐进地安排工作,耐心讲解每一个操作细节,帮我平稳度过适应期。”在师傅的指导下,叶瑞杰不仅技能稳步提升,更深刻理解了企业的安全文化。

多年来,华阳集团大力弘扬“传帮带”传统,鼓励劳模、技术能手与青工签订“一对一”师徒协议,通过“工作有人带、业务有人教、难点有人帮”,助力青工快速熟悉岗位、提升技能、融入企业。在回忆成长经历时,多位技能大师感慨“师傅传授的经验是入职时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师傅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当新员工逐步成长,更具深度的专项培训便成为他们向更高职业目标迈进的“助推器”。华阳集团创新安全技能培训模式,深入生产一线收集岗位作业中的理论与实操短板,形成问题清单,再分工种定制个性化课程,综合运用“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技术研讨+订单问题答辩”等方式,开展针对性订单式培训。

以定向钻机培训为例,为打造专业过硬的自有施工队伍,华阳集团自去年起持续开展专项培训。2024年至今,139名职工经“理论+实操”集中培训,熟练掌握定向钻机结构原理与操作技能。其中,2024年结业的48名学员已成长为岗位骨干,所在队伍钻机作业效率平均提升30%,对外部专业化队伍的依赖度下降27%,12人被任命为班组长,主导完成多个高难度穿层钻孔项目,成孔质量获集团通报表扬;2025年结业的学员也已全部返岗,充实到钻抽一线。

据统计,2023年以来,华阳集团高质量举办煤矿井下重点工种订单式培训班27期,覆盖井下电气作业、采煤机司机等13个工种,培训1295人,解决学员提出的理论与实操问题2500余条,职工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练提质  淬炼岗位实战“硬本领”

在华阳,“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企业血脉的务实基因与工匠精神,这在“最美华阳人”集体——华钠芯能公司储能集成小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3年,按照集团统一安排,该小组跨越千里,从华阳前往江苏溧阳开展为期数月的专项学习。学成归来后,他们迅速将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结合,在钠离子电池应急电源系统等项目攻坚中崭露头角。面对钠电领域的技术“无人区”,小组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攻坚克难。在项目组装关键期,成员白天开展实验调试,晚上集中复盘分析、预判难点,常常奋战至凌晨。正是通过这样高强度的实战锤炼,团队不仅完成了产品自主研发制造,更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能力跃升。

“培训教会我们方法论,真正的成长来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储能集成小组负责人穆晶昕表示,这段“学习+实战”的经历,让团队对储能技术有了系统深刻的理解,整体技能水平迈上新台阶。

储能集成小组的经历证明,系统培训为创新提供方向与工具,但能力的真正飞跃往往发生在岗位这个最具生命力的“主课堂”。只有经过岗位的持续打磨,职工才能将“学会”的技能内化为“精通”的本领。

定向钻机培训同样注重实操锻炼。华阳集团选取开元公司等单位的井下现场作为实训场地,让学员“学中练、练中精”,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培训结束后,学员返岗后以“师带徒、传帮带”的形式,帮助更多工友掌握理论与实操技巧,共同钻研设备操作要点、优化施工流程,逐步壮大各矿自有打钻队伍。

一次次下井实践、一回回故障排查、一场场技术攻关,让职工在反复历练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技术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

以比促优  激活人才实干“新动能”

培训所学、实践所练的成效,终究要在实战较量中检验。技能竞赛,正是华阳集团人才培养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它既是成果“检阅场”,也是精英“淬火炉”。

长期以来,华阳集团持续开展“万名职工大比武、百个工种争状元”技术技能竞赛,以学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每年选拔出3000余名矿级岗位能手,600余名集团级技术能手、首席员工、华阳工匠。

今年,华阳集团技术技能竞赛体系进一步完善,竞赛覆盖工种扩展至116个;健全奖励机制,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各单位在抓好“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三基”竞赛的同时,广泛动员职工参与,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与技能水平。

王里鹏、张培金、陈铭,正是从集团竞赛体系中层层选拔、级级比拼,最终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二矿采煤三队副队长董腾飞的成长轨迹,更是这一培养体系的最佳印证:2017年,他在矿级比武中初露锋芒;随后入选集团集训队,与精英同台竞技;2019年,他首战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便获一等奖;2020年,他针对技术细节反复打磨,最终在“陕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综采维修电工特等奖,完成从技术新锐到全国顶尖高手的跨越。

为助力选手在省级及以上赛事中取得突破,华阳集团优先选拔优秀职工参与赛前集中培训,组织学员赴设备厂家学习标准化操作,邀请李杰等技能大师及行业专家开展专题授课。这种以赛促训、训赛结合的机制,让选手技能水平在短期内实现显著提升。

竞赛的价值,远不止于赛场上的奖牌,更体现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本质提升。“竞赛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建立了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思路。”董腾飞举例说:“前不久井下采煤机出现不牵引故障,常规排查需两小时,我仅用30分钟便完成处理。”这正是“以比促优”的生动诠释——技能在竞赛中淬炼,最终转化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现实战斗力,形成以赛促学、以学促干的良性循环。

沃土厚植,匠心永铸。从竞赛场上的分秒必争,到岗位上的排忧解难,再到科研前沿的“无人区”探索,华阳工匠的身影无处不在。如今,华阳集团已建成一支规模超2.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近半的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这条以实践为基、以竞赛为阶的成才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行越远。

编辑:梁晓云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