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能源 > 正文

【三晋能源转型观察】探寻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实践的晋能控股样板

新华财经|2025年11月06日
阅读量:

晋能控股集团统筹推进智能化建设、绿色化转型和多元化协同发展,打造出极具示范意义的“晋能控股样板”,提“智”扩“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华财经太原11月6日电(梁恒维、蒋亚春)山西作为能源大省,肩负着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使命任务。在这场时代“大考”中,晋能控股集团统筹推进智能化建设、绿色化转型和多元化协同发展,打造出极具示范意义的“晋能控股样板”,提“智”扩“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智能化建设:擘画智慧矿山图景

在晋能控股集团的各大主力矿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加速赋能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

在寺河矿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画面同步显示着实时作业场景。操作人员轻点鼠标,滚滚“乌金”便源源不断通过自动化运输系统被运至地面仓储。

据了解,寺河矿运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可精准还原矿井全貌,将地下数百米深处的煤层分布、地质构造、断层走向、瓦斯浓度等关键信息以立体动态形式直观呈现,助力实现从“盲采”到“透明开采”的跨越。

传统的煤矿岩巷掘进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是制约矿井接续和高效生产的瓶颈。在晋能控股集团,随着有“地下工程钢铁侠”之称的盾构机在旗下两大主力矿井——赵庄煤业和塔山煤业投运,这一局面正得到改变。

在赵庄煤业,随着控制室内的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晋控装备盾一号”刀盘缓缓转动、稳步向前推进。赵庄煤业副总工程师温志东介绍,盾构机集掘进、出渣、支护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掘、支、运、铺底关键工序平行同步作业,推动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的“双提升”,智能化控制则让掘进更加精准。

图片1.png

图为“晋控装备盾一号”TBM顺利下线(受访单位供图)

截至目前,晋能控股集团已累计建设89座智能化矿井,21座矿山实现井下5G网络通信,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生产矿井全覆盖。

绿色化转型:描绘矿山生态画卷

近年来,晋能控股集团矿山迎来“颜值焕新”。寺河矿的大象群雕气势震撼,矿区内清水潺潺,步道整洁有序;三元煤业矿区绿化率超60%,宛若一座“花园式矿山”;塔山矿通过全封闭式储煤仓与皮带运输长廊的建设,实现了“采煤不见煤、存煤不露煤”……昔日粗犷的矿山上,铺展开一幅幅生态画卷。

煤矿伴生的矿井瓦斯和煤矸石,曾是令人头疼的安全隐患和污染物。如今,在晋能控股集团,它们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在瓦斯综合利用方面,寺河矿将全矿区划分为规划区、准备区、生产区、采空区,通过“四区联动”的井上下联合瓦斯抽采模式,科学解决了煤矿各区煤与煤层气开采的时空协调关系,推动实现煤炭和瓦斯两种资源的绿色、安全、高效、协调开发。

在煤矸石利用方面,三元煤业引入了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开采两项绿色开采工艺,破解了资源开采难题,将煤矸石与粉煤灰等固废“吃干榨净”,开启了“采矿无痕”的绿色矿山新模式。

据了解,截至目前,两项绿色开采技术已累计释放压覆的煤炭资源240万吨,消纳固废16万吨。三元煤业计划到2027年底,通过采用两项开采工艺将绿色开采产能从目前的140万吨/年提升至180万吨/年。

0ade2c146b114251af4ea44930d0b86f.png

图为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三元煤业鸟瞰图(受访单位供图)

多元化协同:拓展综合发展版图

“双碳”目标下,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正推动昔日“煤海”向“绿谷”蜕变。这一基地是山西破解采煤沉陷区生态难题、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

据晋能控股晋北能源(山西)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建成后,清洁电能可通过已开工建设的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输往京津冀地区。

晋能控股集团化工板块的布局发展同样可圈可点。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从“燃料”变“原料”,乌黑的高硫煤在华昱公司变成了透明清亮的甲醇。

华昱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武永光介绍,公司对晋城多个煤种进行了百余次复配试验,通过优化入炉煤的黏温特性、气化反应活性等,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晋城本地煤质和华昱公司运行实际的煤种配方成果,攻克了高硫无烟末煤无法长期稳定、经济高效应用于大型粉煤加压气化的技术难题。

煤炭电力筑牢能源安全根基,新能源抢占绿色赛道,化工延伸价值链条,当前,晋能控股集团各板块正构建起互补互促的产业生态,多元化布局成效日益显现。

 

编辑:梁晓云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