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农业 > 正文

稳字当头谋新篇改革转型话发展 共谱农信改革转型新篇章——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成功召开

新华财经|2022年04月30日
阅读量:

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支持下,4月27日—29日,以“共话绿色金融 共谋绿色发展 共谱农信改革转型新篇章”为主题,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主办、福建省联社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成功召开。

新华财经北京4月30日电  新时期,共同富裕、绿色金融、数字乡村、消费升级等一系列国家重要部署,赋予农村金融重要历史使命。如何当好新赶考路上的答卷人,农村中小银行仍面临诸多管理和发展挑战,期待更加明晰的顶层指导、更加充分的同业交流,为后续改革转型校准方向。参加4月27日—29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与会专家,聚焦省级联社大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协同创新、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人才建设等农村中小银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研讨。

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是由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支持,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主办、福建省联社承办。会议以“共话绿色金融 共谋绿色发展 共谱农信改革转型新篇章”为主题,首次采取线上会议形式,采用“北京+福建”双会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伟,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等嘉宾,以及来自全国近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的理事长、董事长出席会议,共商农村中小银行新时代发展路径。

紧跟时代最强音,展现农金新作为

本次会议上,农村金融领域相关领导及专家围绕机构改革转型进行了探讨,为农村中小银行融入新时代、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启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关注农信社省级联社改革,要求各地按照“一省一策”原则加快推动省联社改革。目前,在银保监会推动下,各地已经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省联社改革方案,并进行提报。4月18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正式挂牌,标志着新一轮农信社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围绕“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李伟就“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信社改革”发表演讲。李伟认为,对于全国农信社系统来说,当前最主要、最关键的创新仍然是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省级联社改革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更好的问题,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落地,是在落实市县机构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增强了省联社的经营性职责,这种新改革方向值得关注。对于农信社如何更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李伟表示,农信社下一步改革要适应共同富裕要求,向社会型企业方向发展。在努力达到盈利性目标的同时,发挥在促进社会公平、包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2022年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涉农金融机构重任在肩。丁晓芳表示:“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是我国应对各项风险挑战的战略需要。发展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我国提高农业竞争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丁晓芳强调,“农村中小银行天生带有服务‘三农’的基因,一直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她指出,当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突出三个重点: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个底线;加大对农村主体的纾困力度;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而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有效模式,同样要做到三个“积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效;积极加强农村金融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积极加强协同联动,与地方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相协同,形成政策合力,精准对接需求,充分运用地方信用信息平台,为自身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银保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进元表示,2021年,全国农信迎着“十四五”开局、乡村振兴、“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稳中求进、主动作为,在科技赋能、绿色转型、金融创新、助力“三农”,尤其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等方面成绩斐然。他强调,我国当前处在新的时代方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也为农村金融带来新挑战。相信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领域创新与发展空间依然广阔,省联社改革第一单“浙江方案”落地,也为农信深化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朱进元指出,目前全国农信总资产规模已达45万亿元,远超国内甚至世界任何一家大型银行。这样的数据令人欣喜,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全国农信要发挥自身优势,扛起时代担当,带领百万农金大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踔厉奋发向未来,服务好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显著,日益受到国家和监管层面的重视。对此,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表示,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排头兵、乡村振兴主办行,全国农信走千家访万户,足迹遍布田野乡间,通过整村授信、无感授信、党建+金融、双基共建等多种特色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真正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助跑者和发展加速器。相关领域的农村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仍需全国农信共同努力,为农业农村农民创造更加友好的融资环境。

“地缘政治复杂冲击下,长期来看,全球治理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这对中国而言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应当利用同世界各方均保持良好关系的特殊地位,促成全球治理格局向有利于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李扬认为,“我国经济预期转弱,已非一日,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只是经济因素,要扭转这种预期,同样需要多方面手段。”他强调,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市场投资意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可能是下一阶段的重点投资方向。但考虑到此类投资大部分商业利润不理想,实践中如何将商业性资金、财政性资金和农村中小银行信贷资金合理结合,做好跨期配置,将是严峻挑战。应当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基层,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需要各方给予关注、协调解决。围绕近期备受关注的就业问题,李扬特别关注了“灵活就业群体”,他指出,这些年我们特别强调人民是第一位的,人民要吃饭,就业要强调。在农村,超过38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就业带动作用很大。农村中小银行身处一线,其服务势必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共同富裕问题有很大贡献。我以为,这是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在全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目标引导下,今年以来,许多国家重大产业和民生部署都与金融支撑密不可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准则,也要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底线思维。同时还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张红宇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金融支撑必不可少。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经过几十年努力,已逐步形成机构多元、产品多元、服务多元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服务体系。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众多非金融机构的涌入,也对市场平稳运行产生了冲击。如何应对?张红宇提出了“三个更”:一是更准确的定位。不同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和产品应有所区别,在统一的市场下分工定位,不能无序竞争,这要求差别化政策导向,并强化行为监管。二是更精准的服务。不仅要盯住大农企、好产业,更要落实国家要求,服务好普通农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型返贫。三是更创新的产品。农村中小银行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大数据平台,丰富应用场景,更好满足不同主体的诉求。

聚焦六大议题,思想火花照亮农信新使命

李卫民说:“绿色发展的基础、潜力在‘三农’,绿色要素基础资产在农村,绿色金融最大的市场在农村,对于农信系统而言,绿色金融是未来业务新蓝海。”具体如何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四川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艾毓斌提出,强调全方位优化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覆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产品和服务创新、专项体制机制、相关外部合作、绿色金融投入、业务风险管理和专业能力建设等方面。

2022年4月,全国省级联社改革“第一单”——“浙江方案”落地,农信系统理顺二级法人管理体制进入深水区。如何建强省级联社大平台,赋能县市法人行社高质量发展,成为本次会议的热议话题。“把方向、重人才、搭平台、夯基础、树形象”,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郭大勇提出的省级大平台建设五点策略,他强调“在共性需求中满足个性发展、在个性创新中把握共性经验,为各家机构改革转型添动力。”在具体推进环节,新疆区联社创新构建“四位一体”金融服务体系:区联社履行总行级职责;地处省会的天山农商银行扮演区域大行和总行营业部角色;地州所在地行社发挥区域“领头羊”和沟通协调作用;县域行社则立足县域、深耕本土。

此外,干部队伍管理、风险防控机制、科技管理体制、数字化转型等农信转型中的核心问题,也亟待借助中国农金30人论坛的交流共享机制,寻找破局之策。

“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有效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是各家农信机构的关注焦点。在交流对话中,山东省农信联社的“五步工作法”;云南省农信联社的“优先选任”机制、“源头培育”机制;湖北省农信联社的“上挂下派”机制、“异地交流”机制,为农信机构实现好干部“长得出”“选得准”给予了启发。

经过多年改革化险,农村中小银行在消化历史包袱、优化资产质量、高效防控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风险管理短板。参会嘉宾认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防范化解农村中小银行风险的治本之策;同时,信用风险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在深度交流环节,各位嘉宾系统阐释了当前农村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不利影响,分析风险成因,并就风险防控亮出实招。

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是金融业不可逆的发展方向,农村中小银行对于借此实现降本增效、弯道超车诉求强烈。但各地农信系统发展差异较大,如何通过交流借鉴、取长补短,走好科技应用之路,在助力全面乡村振兴道路上再立新功,是本次会议上最受参会嘉宾关注的一项议题。河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翀强调,要发挥“小法人+大平台”的灵活优势,构建“线下业务+线上服务”的融合优势,基于同业合作打造“金融联盟”,进而重塑农信社竞争新优势。湖南省联社党委书记张世平重点关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聚焦平台建设和产品创新,持续赋能农商银行,提升全系统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广西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军则指出,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线上与线下协同推进的关系、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的关系、普惠金融责任与商业可持续的关系、科技驱动与业务导向的关系,分析到位、观点深刻,受到了参会嘉宾的广泛认同。此外,机制、渠道、资源、“金融+”等相关环节的优化,也受到参会嘉宾关注,各具特色、百家争鸣的转型路径,为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打开了思路。

四项重点发布,全国农信互联互通平台又添新成果

本次会议上,全国30家省级农信机构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

《倡议书》倡议,全国农信机构从传承红色基因、拓展服务功能、实施建档工程、创新普惠机制、落实惠农政策、加快科技建设、坚守风险底线、担负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深化交流合作等十个方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送上高质量、优服务、有温度的“金融套餐”。

据了解,《倡议书》是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提议,历时一个多月,征求了监管部门、行业专家及全国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的意见建议。

以中国农金30人论坛为平台发布《倡议书》,重在充分调动全国农信的力量,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全面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这是全国农信回应党中央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切的生动体现;也是全国农信进一步贯彻落实监管层面对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有力实践。

同时,本次会议发布6份课题报告,聚焦“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研究”“农村中小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农村中小银行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研究”“农村中小银行资金业务管理模式与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等四大农信改革转型中的焦点问题。据了解,六份报告共计30余万字,编写历经6个月时间,6支调研团队36次走进省级联社、走访全国180多家农商银行,100多位农信专家深度参与,沉甸甸的农金智慧蕴藏其中。

此外,《中小银行卓越管理丛书——飞燕筑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9—2020)》两本农金丛书,作为中国农金30人论坛链接行业资源、互通先进理念、传递内驱动力的成果体现,也在本次福建会议上发布。

其中,《中小银行卓越管理丛书——飞燕筑梦》聚焦江苏常熟农商银行“微贷模式”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常熟农商银行如何历经三任董事长,坚持敢闯敢干、本土革新,成功破解小微金融难题,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微之“道”,最终成长为业内零售信贷业务标杆行。“坚守、创新、传承”,道出了常熟农商银行激流勇进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江苏农信人的乡土情怀和实干精神,凝聚满满实战精粹。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9—2020)》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承惠团队组织编写的第六本有关农村金融的年度报告,力求全面反映2019—2020年农村金融市场的变化、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和涉农金融机构的贡献,记录我国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进程,支持农村金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次发布的报告得到了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的大力支持,对于农信系统的介绍有所增加,报告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利于拓展读者视野。(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编辑:董原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