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这是中国信通院连续第九年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报告在延续以往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态势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首次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效率水平,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新华财经北京4月28日电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4月27日-28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在4月27日下午的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这是中国信通院连续第九年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报告在延续以往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态势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首次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效率水平,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白皮书核心观点
1.据测算,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
2.我国数字经济结构优化促进质的有效提升。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与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到9.2万亿元和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分别为18.3%和81.7%,数字经济的二八比例结构较为稳定。其中,三二一产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和10.5%,同比分别提升1.6、1.2和0.4个百分点,二产渗透率增幅与三产渗透率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服务业和工业数字化共同驱动发展的格局。
3. 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从整体看,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为1.75,相较2012年提升了0.09,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小幅上升,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十年间整体呈现先升后降态势,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力量。
4.我国数据生产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加快建设,破解数据价值释放过程中的系列难题。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程加快,数据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等市场化探索不断涌现。
白皮书目录:
一、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趋势
(一)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提升数字产业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四)持续强化数字化治理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挖掘数字化供需潜力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
二、数字经济发展的最新进展
(一)数字经济持续为国民经济稳增长保驾护航
(二)数字产业化占GDP比重创五年来最大增幅
(三)服务业和工业数字化发展促进质的有效提升
(四)数字化治理中发展能力与规范水平同步提升
(五)数据基础制度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
三、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坚决强化数字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深层次转型
(三)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和水平
(四)三路并举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白皮书下载方式:
编辑:董原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