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烟:以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近年来,四川中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2025年,四川中烟将“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走在行业前列”作为发展目标,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决心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DeepSeek在全球AI界迅速“出圈”,到动画技术革新助力《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接续出现的“世界级爆款”,让“科技创新”成为高频热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这为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发力方向,也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四川中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2025年,四川中烟将“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走在行业前列”作为发展目标,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决心推进高质量发展。
图为四川中烟“科技创新暨创新驱动再出发大会”现场(四川中烟供图)
高能级平台激发创新裂变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四川中烟是行业唯一一家生产全品类烟草制品的工业企业。为充分发挥优势,四川中烟围绕烟草全品类研究方向,建成3个集成创新平台、6个重点支撑平台、10个博士基础研究室,形成了“3+6+X”基础创新平台体系。其中,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雪茄烟技术创新中心是行业首个技术创新中心,承担着国产雪茄关键共性技术破题的重任。
公司下属烟叶发酵基础研究室负责人张倩颖说,依托创新中心平台优势,四川中烟已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中微生物发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烟叶发酵基础研究室工作人员在做实验(四川中烟供图)
去年11月,四川中烟发布3mg超低焦油技术创新成果。四川中烟技术中心副主任徐恒说:“全品类研发协同创新的优势有利于破解技术难题。独创的双擎混动降焦棒技术,正是源于传统卷烟与新型烟草跨界设想。同步开发的高阻隔纳米涂层包装技术,使保润性能提升30%。”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有益于产品供给升级,也为行业带来示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产业创新再上新台阶,成为四川中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年春作首,实干开新局。新春上班第二天,四川中烟便组织召开“科技创新暨创新驱动再出发大会”,在“3+6+X”框架下,构建“1+6+N”卷烟产品技术攻关体系。1个产品集成统筹全产业链技术布局,6大联合研究室横向贯通产品研发全流程,N个“专精尖”博士基础研究室纵向深耕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跨学科协作。
“新体系有利于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四川中烟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以产品研发为圆心,引导和组织创新要素,集中力气攻克‘卡脖子’技术。”
与此同时,四川中烟还将既有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加强与行业内外一流企业、科研机构交流协同,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雪茄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开放创新平台,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打造烟草科技创新策源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
怎样实现科研成果的规模化制备与生产,让其真正走进生产生活?为了让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顺畅走向“生产线”,四川中烟设立了提供产品支撑技术的联合研究室,全流程保障科研成果的研发和应用,打开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崭新局面。
新型植物基黏合剂、智能调湿水凝胶、微流控缓释微胶囊……保润功能材料基础研究室负责人吉笑盈的实验室里,总有许多“不寻常”的新材料。在多个联合研究室通力配合下,吉笑盈团队以一台自主研制搭建的生产机器为蓝本,不断研发集成相关最新技术,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工艺数智化基础研究室负责人张荣亚介绍,四川中烟开发出诸如“在线智能感知技术”等多项技术,升级建成行业领先的数字车间、智能化工厂,深度融合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打通转化堵点。
工艺数智化基础研究室工作人员在数字车间查看工艺参数(四川中烟供图)
原料技术联合研究室负责人周东介绍,四川中烟聚焦原料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创制了烟叶原料关键生产技术,构建了烟叶原料质量数字化表征技术,形成了国宝臻品原料四维质量标准等成果,夯实了高端原料保障体系。2024年,相关原料基地所在村实现户均收入12.38万元,较基地建设前增加了4.56万元。
新风拂过,希望满野。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技术中心产品设计负责人丁为表示,以消费需求为牵引,四川中烟今年制定了产品研发与技术研究年度清单,其中确定了超20项技术难点攻关。他说:“协同创新机制系统性优化了创新生态,加快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技术成果并转化应用。”
依靠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力,四川中烟实现从原始创新到技术突破再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贯通。科技成果转化“从0到1”“从1到100”的飞跃,四川中烟蹚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愈发多元的创新要素、积厚成势的创新技术,鼓舞科技人员推进重大科技成果攻关,不断丰富科研供给。
机制创新破局创新生态
四川中烟加速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宽窄“润甜香”品类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国产雪茄烟叶原料工业发酵技术研究与产品应用》项目获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累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0项、授权专利1471件、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107篇。这些数据背后,是四川中烟以机制创新为钥,撬动全产业链科技变革的生动实践。
破壁垒、聚合力、育生态,四川中烟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企业机制。
面对传统研发体系中的部门壁垒与资源分散难题,四川中烟以“双轮驱动”破题——横向构建基础创新平台体系、技术攻关体系,纵向打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创新网络。
走进“三纸一棒”联合实验室,来自滤棒供应商的驻点工程师正与基础研究室博士团队调试新型滤棒成型设备。“传统滤棒生产依赖进口模具,成本高、周期长。通过材料改性与结构创新,开发出自主可控的纳米微孔成型技术,效率可提升3倍。”团队负责人介绍。这种“人才共享、技术共生”的模式,已成为四川中烟创新生态的常态。
为打破科研与市场的“玻璃墙”,四川中烟建立技术-营销联席会制度,每季度组织研发团队与市场人员面对面解剖竞品、研判趋势。在最近一次联席会上,技术中心与营销团队围绕新品展开热烈讨论,一条条意见被列入技术改进清单。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四川中烟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切实为技术人员松绑减负,建立“四条职业发展通道”,健全各类别科技人才评价指标,加大可用性、实用性技术成果的奖励力度等措施激发创新活力,已培养出四川省和行业“双学带”1人、“天府青城计划”2人、全国性技能能手2人。
四川中烟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实施科技人员科研素养提升工程,用制度打通科技人才成长通道,以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机制破壁、市场聚力、制度润泽,四川中烟的创新生态正呈现出旺盛生机。
人心汇聚,上下同心。2025年,四川中烟鼓足“创新驱动再出发”的“精气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中彰显企业担当。(陈静 万令轩)
编辑:刘澄钰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