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南昌7月8日电(崔璐 汤林云)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从“少数人说了算”到“共商共议共建”;从“铁将军把门,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到“365天‘营业’,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江西省丰城市农村基层党建“三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行一年来,积极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地位不突出、设置不科学、作用不发挥”等问题,构建多元共治、乡村善治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乡村“治理力”何以更“新”?
走进丰城董家镇密塘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无隔墙”的空间布局,让内部结构一览无余,综治中心、党员活动室、村民理事室等一应俱全。
董家镇副镇长毛红璐说,各村按照“办公场所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面积最大化”的原则,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五室两站两中心”,让村民办事有场所、文化活动有去处。
丰城“三化”建设的其中一项便是抓场所标准化建设,通过整合阵地资源,打造党群服务综合体,优化办事环境。
同时,推行干部集中办公、坐班值班、便民代办等制度,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去年以来,村干部线下为民代办事项2.3万余件,利用“赣服通”线上办理群众事项35.4万件。
值得一提的是,丰城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开发了集考核评价、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丰城市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市指挥中心“大屏端”、党务工作者“电脑端”、党员及群众“手机端”,将党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联在线上,实现“一网知情”。一些乡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还配备了智能化设备方便群众办事。
去年,密塘村珠岗组两名村民因耕地地界划分不清产生纠纷,双方自行调解不成,找到综治中心要说法。村干部利用“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发起“律师视频解答”申请,调取“法律文书”,让村民“心服口服”。“有时我们说的村民不信,现在通过智能法律服务,能让调解更加顺畅。”密塘村综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
干群“凝聚力”从何而来?
“以往村里一些大小事,都是几个村干部定,群众不一定理解,很多工作推行阻力大,耗时耗力不讨好。”小港镇八都村党支部书记丁全发说。
丰城在“三化”建设中,以“四议两公开”为基本议事决策制度,以村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组织民主协商,健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变个别地方“少数人说了算”为“大家商量着办”。去年以来,丰城共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1864件。
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表示,全面执行“四议两公开”后,开展工作更加顺畅高效。2019年,八都村开展“张家组”宅基地改革,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之间畅所欲言,决策公开透明,3个月共拆除危旧房118栋,平整宅基地8600平方米。
村里每年干什么“大事”,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都能“说上话”。乡村治理的“经络”被打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更加凸显,各类“村规民约”的建立颇为顺畅,乡风民风得到很大改善。
以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要面子而“贷款结婚”的现象在乡村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丰城建设社区村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如亲朋好友随礼不得超过200元、每桌烟酒不超过100元、菜品不超过12个等,有效遏制铺张浪费和攀比奢靡之风。
听民意、汇民智、聚合力,丰城真正让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自治的全过程,形成了党群“合力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化”建设背后的“三个坚持”
在调研中,当地一些党员干部普遍反映,丰城以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助推乡村振兴,主要依托“三个坚持”:
——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科学定位,分类指导。丰城在推行“三化”建设中,为避免一哄而上,浪费资源和“翻烧饼”现象,坚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分步推进。“各村基础条件不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实际情况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避免增加基层经济负担。”丰城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坚持内涵建设,创新治理思维,以增强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核心。丰城的“三化”坚持内涵建设,从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乡村自治共治格局,到抓班子队伍建设、抓工作机制创新、抓责任任务落实,党员更加担当作为,带头示范作用更加明显,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按照“四议两公开”办法,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宁愿前期讨论多花点时间,也不愿意后期反复做工作还做不通。
——坚持思想解放,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充分利用新技术,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丰城的党建工作把思想解放作为动力引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手段,完善和补充传统党建工作、群众服务工作;响应百姓的呼声,把心思花在群众关切的事情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乡村振兴要实现大跨越,必须摒弃不符合时代的思维定势和发展方式,要在思想上破冰、在改革上发力,探索更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式方法。”丰城市委书记李晓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