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四方面着力​打造自主创新高地

新华财经上海8月10日电(记者杨有宗)作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浦东正全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争做科学规律的发现者、技术发明的创造者、创新产业的开拓者、创新理念的实践者。勇当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上海浦东新区将主要从创新主体、创新生态、创新产业、创新空间四个方面下功夫。

拓展创新空间 推进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

“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上海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瞄准国际一流科学城,张江科学城正进行新一轮扩区提质,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在张江科学城,记者看到,川杨河畔的张江科学会堂正在加紧建设。这座建筑高度达到50米,总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隔河北望“张江药谷”,东接正在建设的“张江科学之门”,南近浦东国际人才港,西邻张江人工智能岛,地理位置优越。

“每年张江科学城都会举办大量的国际峰会、行业路演、科创大赛,但一直缺少一个功能完备的公共空间。”张江集团资产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陆晓炜说,张江科学会堂计划于2021年年底竣工,2022年第二季度启动压力测试。随着科学会堂投入使用,张江将增添“科创新主场”。

从1992年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开园开始,如今张江已走过29年创新开发历程。当年的阡陌农田,正向着“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进发。 

张江科学会堂建设是一个缩影。随着科创生态越来越完备,张江正加速由“园”到“城”,实现新一轮蝶变。在张江科学城核心地段,有一座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建筑——上海光源。这座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家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超级显微镜”。目前,上海光源每年开机约7000小时,研究成果覆盖凝聚态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

在先导产业方面,2020年张江的集成电路行业产销规模达到1800亿元;2020年全国批准上市的8个抗体药物中有5个来自张江;人工智能领域集聚了2400多家企业,占上海市的70%。

张江科学城还在进一步扩区提质。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张江科学城总体空间调整优化,规划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

“张江科学城之前是一块狭长区域,向东西方向扩展后,科学城‘长胖了’。”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说,扩区后,张江科学城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交通体系更加便捷高效,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按照规划,到2025年,张江科学城将打造成为大师云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硬核主导的高端产业增长极、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体、活力四射的国际都市示范区。

集聚创新主体 完善创新生态体系

战略科技力量,历来是浦东新区创新的一张名片。一是大科学设施。目前浦东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学设施共有10个,上半年软X射线实现2.0纳米波长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出光,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开放运行,硬X射线项目完成首套超导加速器模组总装,正在积极争取新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二是高能级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今年李政道研究所将投入试运行,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年内将竣工,上海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大NK功能型平台等重点项目都在加快推进。三是科技领军企业。重点是企业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已集聚966家,2021年有望突破1000家。

对于浦东新区来说,创新生态方面,重点是完善四个体系。

一是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孵化体系。浦东已经形成从“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链,经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量达到174家。推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主要是发挥大企业的内部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集聚、培育、孵化创新链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目前,活跃在张江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已超过20家,还有22家正加快推进。

二是全链条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链部署服务链,在研发服务、计量测试、检测认证、成果转化等环节建立了203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有力降低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助力创意变成果、成果变产品、产品变商品。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两个长三角分中心正式运行。

三是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浦东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集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执法职能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局;成立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法庭,统一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建立了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贸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快速获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建立了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浦东分中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和维权服务;设立了全国首家科创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心,为创新保驾护航。接着还将实施更大力度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四是全覆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设立科创母基金、建立小微企业增信基金、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以多种方式帮助创新企业解决融资难。为支持创新企业上市融资,浦东创设了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分类辅导服务5000多家企业。目前浦东有2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占上海的57%。

聚焦创新产业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创新产业方面,浦东重点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集成电路领域,浦东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2020年浦东全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471亿元,增长20.5%,占上海71%,占全国1/6。浦东新区将推动企业在高端芯片设计、核心器件量产、先进制程投产、核心装备开发、关键材料攻关等领域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形成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形成4000亿元级规模。

在生物医药领域,“十三五”期间,浦东有7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近15%;每年将近40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占全国约20%;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首个国产血流导向装置打破了国际垄断。今年上半年,这里又有3个一类新药上市。2020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44亿元,力争到2025年突破2000亿元。

在人工智能领域,浦东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到产品研发、产业应用完整的人工智能创新链,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上海1/3,张江人工智能岛已经成为AI领域的网红地标,2020年浦东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910亿元,占上海的40%。

此外,浦东新区还推出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GID),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生产效率和产业能级大幅跃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