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存储之城” 中智谷落户江北新区研创园

智能终端、多媒体、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数据量快速增长。大数据时代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生成大量冗余、重复的垃圾数据。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年存储数据量将高达180ZB(1ZB相当于约1.1万亿GB)。面对如此大的信息存储,如何对大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冗余的数据垃圾,提高数据存储质量成为大数据时代必须要解决的“卡脖子”工程。

南京中智谷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正是一家致力于解决大数据时代数据去重难题的高科技企业,2021年正式落户江北新区研创园腾飞大厦,公司致力于大规模电子数据(云)存储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性能评估,由国际顶级数据存储专家等业内知名专家领衔,对标国际顶尖数据存储产品,在大数据存储与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技术与部署、云计算架构、底层技术设计等领域走在行业前列。

南京中智谷负责人介绍说,存储,是“卡脖子”关键技术清单项目,包括存储传输、存储安全和存储优化。我国大数据产业在2016-2020年五年时间,市场规模由2800亿元增长到约6000亿元。截至2020年底,中国数据中心大约有8万个,机架规模达到300万架。信息数据量快速增长,数据中心数量与规模的快速增长,已经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巨大挑战,能耗成为了数据中心的最大问题。

“存储优化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去重,通过识别重复的数据模块,存储单一数据模块和重复链接关系,大幅减少存储数据所需的物理空间,最高可节约一半以上存储空间。”南京中智谷负责人称,数据去重在智慧城市监控上已经有应用,单路监控视频数据,以每10分钟数据量300MB,去重比率至少2:1计,则每月可节省数据存储空间660GB,按1元/GB估算,1万个摄像头每月数据存储可以节省愈600万元。以北京海淀区为例,用于智慧城市监控数据存储,一年需约人民币1亿6千万以上,应用数据去重产品可以降低存储空间需求一半以上,每年可节约超过8千万。如果数据去重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升级改造,每年节约的费用会超过千亿级。

“落户江北新区研创园,是因为这里的产业方向和我们公司非常匹配,加上非常完善的营商环境,比如产业政策、人才培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使用等等,让我们在这里创新发展更有保障了。”南京中智谷负责人说,研创园有长三角国际数据中心的落地,也是中国电信IPV6超算中心的试验点,同时也是国家卫计委五大数据中心所在地,经过多番考量后,我们选择落户研创园。除了软件研发和技术支持,公司还将开设生态,联办存储学院,打造国内外存储技术人才集聚高地,为江北新区研创园打造成“存储之城”贡献力量。(庞亩)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珂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