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庄河:生蚝产业谱写乡村振兴“蓝色经济”新篇章
近年来,庄河市锚定“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发展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深挖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立足传统的养殖、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渔业养殖科技支撑,大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新华财经沈阳3月24日电(李伟男)在距离庄河市3海里的石城岛上,渔民们正熟练的将一笼笼生蚝从养殖船上搬回岸边,这些在北纬39度优质冷水产区中生长了三年的三倍体生蚝,在岸边经过工人们简单的分拣后,将被送到厂房,在全自动的生产线上清洗、称重、分拣,最终被打包进保温箱,发送至全国各地。
石城岛,辽宁省庄河市的石城乡政府所在地。2017年3月,石城乡政府以“政府+企业+渔民”的模式打造了“生蚝小镇”,经过六年的发展,养成18万余亩海域,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已初具雏形,2000多人实现就业,110多户渔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50岁的刘忠富是土生土长的石城乡人,靠海吃海的他此前以打渔为生。“以前出海打渔不稳定,一年辛辛苦苦也就赚个3万来块。”现在他已经成为生蚝小镇养殖船的小队长,负责3条船的日常运作,“现在一年能有10多万,我媳妇也在厂里帮忙分拣,一年也能赚3万块钱。”
餐桌上一只只鲜美的生蚝,承载着这个乡许多人勤劳致富的梦想。石城乡党委书记姜华表示,乡里80%以上的居民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海洋生产有关的工作,乡里的特色项目就是生蚝养殖、加工、销售。这几年因为生蚝品种升级、产量增加,冷链运输提升、市场扩大,农户增收效果显著,青壮年人均年收入11万元左右,老年及妇女人均年收入也能有3万元左右。
不单单是生蚝,杂色蛤、牡蛎、对虾、海参、河豚、梭子蟹等海产品在这个享有“东方蚬库”“全国活贝出口第一村”“北方贝类健康养殖集成基地”“中国贝类产业之都”等美誉的庄河市440万亩的海域里茁壮生长。
近年来,庄河市锚定“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发展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深挖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立足传统的养殖、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渔业养殖科技支撑,大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提高海洋及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现如今,庄河市的水产品加工业是“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全市共有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1个大连市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有水产加工企业100余家,进出口加工企业80余家,海产品加工量占全国20%、全省50%、大连70%。庄河水产行业对大连市进出口贸易乃至大连市外向型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庄河市委书记申守勃表示,未来,庄河将继续聚焦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清洁能源、建筑业、装备制造、文旅康养“六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两山”基地、国家避暑旅游目的地“六大国家级城市品牌”,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奋力推动区域引领性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北黄海生态型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