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乡村产业振兴案例之五——太湖雪丝绸:加速三产融合 实现全链智慧化
作为“新国货丝绸第一股”,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太湖雪”品牌为核心,专业从事丝绸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销售服务。
编者按:
苏州市吴江区地处江浙沪交界的长三角核心腹地,是江苏的“南大门”。2019年5月,吴江区与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善县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1年、2022年,吴江区以扎实的三农工作成果蝉联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吴江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高,具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打造乡村振兴样本的良好基础。吴江的“江村”实践有助于把握并解决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问题,对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近期,我们陆续发布吴江乡村产业振兴十大案例,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发展乡村经济、推进富民强村的良好风貌。
新华财经南京9月15日电(刘芳)作为“新国货丝绸第一股”,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太湖雪”品牌为核心,专业从事丝绸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销售服务,在新消费、新国货、新零售的背景下,努力弘扬中华丝绸文化,打响新国货丝绸品牌,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江苏省智能农业百佳案例、苏州市十大智慧农业品牌等荣誉称号。
图为太湖雪蚕桑文化园
吴江是全国著名的蚕丝之乡,是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之一,栽桑养蚕距今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此的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优势,拥有独立的蚕桑科技园与一万平米无菌生产基地,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集加工、生产、设计、销售于一体。2016年,太湖雪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22年在北交所公开发行上市。
和传统养殖方式不同,太湖雪建有智能化催青系统、小蚕共育室,数字化大蚕车间、环境监测站、虫情监测站等智能科技生产系统,配备有现代化的蚕桑生产机械,通过机械化操作、集约化管理、智能化监控、车间化生产,彻底改变传统家庭小户式生产导致的土地、人力、空间等资源的浪费,工作效率提高300%,效益提升一倍。
以小蚕共育室为例,通过监控系统实时观测小蚕生长情况;终端传感器实时采集室内温度和湿度,精准控制室内的环境,室内湿度一低即自动补湿,温度一高即打开空调降温,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养蚕效益,还能防止桑叶失水,减少小蚕用桑量。
在销售端,早在2009年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之时,太湖雪积极抢抓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搭建企业电子商务团队,招募专业人才,大力拓展电子商务运营。目前,太湖雪一方面入驻淘宝、京东等平台,利用大平台资源优势借力发展,同时依托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直播带货等,不断开拓新兴市场。目前,太湖雪电子商务部门有专业人才32人,覆盖产品制作,美工,推广,客服,售后,物流等必备业务组成,从售前到售后,均由公司团队完成。2022年,太湖雪电商销售1.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近50%。
随着农文旅融合不断发展,太湖雪成立我国首个蚕桑主题的特色生态园,以现代蚕桑产业示范为基础,结合蚕桑衍生品的开发、蚕桑旅游业的发展,致力打造承载吴地蚕桑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园区。
目前,文化园区建有蚕桑文化科普展示长廊、蚕的一生动态展示馆、蚕种催青室、科普教育教室-育蚕课堂、茧艺创客工坊、农耕体验区等实践场所,开发了包含育蚕课堂、采桑喂蚕、抽丝剥茧、果蔬采摘、植物拓染、蚕茧绘画、熏豆制作、烧野火饭等众多项目,能够满足游客蚕桑文化科普、休闲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多种需求,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蚕桑生态示范型农业产业园。
图为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蚕桑文化科普展示长廊
同时,蚕桑文化园致力于打造四季节庆,通过举办春季桑葚采摘节,夏季采风节、秋季丰收节、冬季村货节等固定节庆,不定期组织桑葚采摘节、国风汉服秀、烧烤野炊季、蚕桑丝语等大型主题活动,确保时时有特色,月月有主题。年入园游客人数从几千到如今的20多万,年销售额从500万到如今的2500多万,农文旅加速融合发展。
据悉,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