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业品牌】江苏无锡:推进阳山水蜜桃品牌高质量发展观察
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是一个面积只有4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近4万人的江南小镇。得益于数十年来的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这里的阳山水蜜桃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农产品,撬动出一条超16亿元的产业链。
新华财经南京9月15日电(记者朱程)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是一个面积只有4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近4万人的江南小镇。得益于数十年来的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这里的阳山水蜜桃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农产品,撬动出一条超16亿元的产业链,带动该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
记者近日在该镇采访发现,阳山水蜜桃品牌的打造,坚持以惠民为出发点,政府和市场各尽其能。通过销售业态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向下延展二产、三产将单纯农产品品牌打造成为地区吸引关键要素集聚的重要“IP(知识产权)”。但阳山水蜜桃品牌建设同样面临人才断档、维权难等问题,有待进一步集智破题。
抓早抓要 打响品牌
我国拥有成熟的桃树种植技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全球主要桃子生产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桃子种植面积及产量在全球比重分别为54.83%、64.08%,分别达1237.55万亩、1601.65万吨。这其中,无锡阳山水蜜桃凭借3万吨左右的年产能,产生了近6亿元的年产值,归根结底与其品牌建设密切相关。
“横向对比柑橘(2021年国内产量5595.61万吨)、苹果(2021年国内产量4597.34万吨)等水果相比,桃属于‘小类’,必须通过品牌建设提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农技专家、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原秘书长赵逸人说。
上世纪20年代,当地已经出现“丁记桃圃”等品牌,通过选育良种,不断提升鲜桃品质。到上世纪40年代,阳山桃农开始将优质产品化为热销商品,“无锡水蜜桃”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市场流行。1949年后,水蜜桃产业逐渐成为阳山地区农业主导产业,到了1998年,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成立,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地对阳山水蜜桃生产销售进行管理、指导。随后不久,无锡阳山水蜜桃有限公司成立,“阳山水蜜桃”接棒“无锡水蜜桃”开始在市场上打响名气。如今,阳山水蜜桃已拥有原产地标记证书、阳山水蜜桃地方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荣获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名桃”、全国优质桃品鉴及江苏省优质桃果评比大赛金奖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阳山水蜜桃品牌建设之路,是一个逐步聚焦提质之路,其中有三个关键环节颇为重要。”无锡市惠山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肖旭华说。
一是建设标准体系,抢抓市场话语权。水蜜桃是一种需要精耕细作的水果,且由于品类较小,市场上甚至没有专门针对桃树的农药,造成早期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当地抓住这一痛点早早布局,由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牵头,先后制定阳山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及阳山水蜜桃等级标准,并陆续成立“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科研站”“阳山水蜜桃研究会”等科研机构,不断引进和改良桃品种,不仅提升水蜜桃品质,也在市场上树立标杆,占据先发优势。
二是跨界融合推广品牌,打响知名度。无锡在打造阳山水蜜桃品牌过程中,跳出简单建设农产品品牌的思路框架,推动农商旅融合发展。1997年,首届阳山桃花节成功举行,不仅成功吸引大批商务人士来阳山洽谈合作,更将“刚开花未结果”的阳山水蜜桃打造成为联系客商,邀请客商再来阳山的引力点。随后多年,阳山坚持打造桃花节,推动阳山水蜜桃从农产品升格为礼品,渐次跨过从“区域品牌”到“中国名牌”的临界线。
三是政府、市场双发力,形成“高投入-高产出”良性循环。阳山水蜜桃是一个公用品牌,这有利于百姓致富,但也带来维护难题。阳山采取“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结合方式:桃农协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以发布授权、推广技术等手段引导桃农维护品牌形象;当地政府则专注于平台建设、市场监管。如今,阳山政府、企业等都在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由此形成的的“高投入-高产出”循环不断加深品牌“护城河”。
对品牌价值的开发与呵护,使阳山水蜜桃从最初一斤几毛钱,到如今一个十几元甚至几百元。据悉,2022年阳山水蜜桃种植面积3.8万亩,产量3.4万吨,实现桃产业链产值近20亿元,今年产值预计实现同比正增长。
三重发力 提升品牌“含金量”
记者在无锡调研发现,阳山镇所在的惠山区是工业强区,土地开发强度已在50%上下,阳山水蜜桃的种植规模也已接近天花板,如何找准出路进一步提质增效,擦亮这块金字招牌考验当地智慧。
“我们计划抓住科技创新、业态融合、跨界延链三大方向,将阳山水蜜桃品牌打造为地区发展的重要名片。”肖旭华说。
——加大研发投入,向科技要生产力。近日,惠山区成功获批创建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水蜜桃),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加快农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这是惠山推动阳山水蜜桃品牌提质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山区政府先后实施水蜜桃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五年发展规划”,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水蜜桃品质提升。同时,惠山区将水蜜桃作为重点农产品,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引进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外脑资源开展种质资源、种植技术等课题研究。如正在研发的新品种水蜜桃,可弥补现有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之间的上市空档,拉长上市周期。
同时,惠山区还在产业绿色可持续性上下功夫。在产区主要景观带布局20个健康栽培集成技术标准园,示范水蜜桃健康土壤、科学栽培、合理防治等技术;完善水蜜桃主要病虫害系统观测数据,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开展全程“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配方、统一用药方法”的统防统治试点与示范。
“过去主要采取农药,现在我们也采取物理、生物等综合手段,通过塑造高冠树形、释放迷向剂等办法防治病虫害,不仅更加环保,桃子品质也更好。”无锡太湖阳山水蜜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惠菊说。
一批新农人们主动作为,探索集约化生产新路径。在惠山区建勤家庭农场,传统自由生长的开心型桃树被“Y型”桃树所替代,便利机械化作业,也能激发水蜜桃果树20%到40%的增产潜能。
“和许多地区一样,阳山同样面临一线果农人手不足的情况,通过创新种植技术,光打药一个环节,就能使过去5个人5天完成的工作量压缩到2个人1天完成。”阳山镇种桃能手、建勤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建勤说。
——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活力。1997年,阳山镇政府投资建设的水蜜桃交易市场,提升销售效率,变过去桃农被动“走出去”为各地经纪人“走进来”。而今,随着电商的发展,阳山水蜜桃正在打破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强化线上加线下的业态融合。
近年来,当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多家头部物流大公司,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减少损耗。同时,当地与顺丰速运及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等机构合作,新增11条阳山水蜜桃无锡首发新线路,货品最快能朝发夕至,最远能运抵新加坡、迪拜等国际城市。此外,阳山镇还成功培育较大电商平台5个,电商年销售额近2亿元,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强化电商人才培养。
“政府搭台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基础,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设更让阳山水蜜桃成为一种稀缺产品,牢牢占据着卖方市场地位。”返乡创业的无锡市阳山镇蜜桃匠水蜜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钰琳说。近年来,她通过建立直播团队和建设分拣厂、冷仓,加快拓展直播电商销售渠道,减少中简环节,提高毛利水平和客户触达率。
不单是发展直播电商,当地还在加快与跨境电商、会员制商超等“新零售”业态合作,用优质优价产品占据高端市场份额。
“通过加入山姆、开市客等‘新零售’供应体系,我们的水蜜桃能够依托其强大的销售渠道快速触达高净值客群,实现强强联合。”钱惠菊说,她所在的公司引进智能化分拣设备,可按外形、重量、甜度等将桃子分级筛选,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确保进入市场的水蜜桃品质。
目前,阳山当地已培育出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7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面积约占50%,拥有经纪人队伍500多人。
——强化跨界延链,打造良性发展生态。尽管当地通过举办桃花节、研发新品种等,拉长了阳山水蜜桃的曝光量,但对于鲜桃这类季节性水果,如何在一年中始终保持热度,转化为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跨界融合。
近年来,阳山镇围绕“桃甜、景美、乐生活”愿景,按照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的龙头和主战场定位,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逐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以打造一个开放式村庄大景区为目标,对村庄进行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立面改造和道路拓宽等建设,实现“卖桃赚钱”向“以桃兴业”转变。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发蜜桃酒、蜜桃咖啡、桃片炒肉、桃花面膜、桃雕手链等产品,向工业产品延伸品牌内涵。
阳山镇桃文化残疾人之家共有18名成员,通过将传统技艺与桃核相结合,他们将小小的核雕做成了致富的新钥匙,平均一个人每月能挣3000元。而搭配这些核雕进行售卖的阳山水蜜桃,一个能卖上上百元。
针对跨界延链所带来的新挑战,阳山将专业化发展视为重要方向,大力发展“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旅行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村民既是农民,又是工人、农场主、民宿主或合作社股东,享受到多渠道的发展红利,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打响阳山水蜜桃品牌。
“品牌越响,大家都有钱赚,也就更愿意自觉维护品牌形象。”陆钰琳说,如今桃农们会互相监督生产过程,也会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据悉,阳山镇已联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地理标志保护基地项目,制定并实施《阳山水蜜桃品牌运用与保护的十大举措》《阳山水蜜桃地理标志保护方案》,与公安、检察院、司法等部门建立府院联动、联合惩治等多项机制,保护“阳山水蜜桃”品牌,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两大难题困扰品牌发展
调查发现,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设,让阳山水蜜桃在一众农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惠及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增加的科技力、环保力、商业创新力则让阳山水蜜桃品牌不断攀高价值链,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须看到的是,阳山水蜜桃品牌建设也面临两大难题,值得关注。
其一是人才断档。尽管阳山水蜜桃“不愁卖”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村“淘金”,但多位受访者表示,这些年轻人更多集中在销售环节,生产环节依旧是以50岁以上的劳动力为主。“目前点花、包桃等环节依旧无法做到机械化生产,年轻人不愿意吃这个苦。”赵逸人说。受访者建议,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的同时,从更高层面推进高端科研院所接轨基层实际,实现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场景匹配,进而带动人才供给。
其二是打假难。随着线上销售占比的提高,让原本就较难取证、监管的售假问题更加困难。受访者普遍表示,作为全国性品牌,阳山水蜜桃的打假问题也有“全国性”特质,让本就人手不足的地方市监部门难以及时反应,即便抓住了售假行为,现有的惩罚手段依旧无法起到震慑效果。而已有溯源手段由于增加成本、效果有限也被很多桃农弃用。建议从更高层面加强市场打击力度,树立典型案例规范市场行为,同时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推广力度,引导更高层级的资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