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乡村振兴 > 正文

长春:“强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2025年06月26日
阅读量: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村域项目联建、镇域产业联营等“强村公司”发展模式,助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新华财经长春6月26日电(记者薛钦峰)从“公司+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到“乡镇+村+公司”……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村域项目联建、镇域产业联营等“强村公司”发展模式,助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进入6月,东北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在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红色教育基地、村史馆、田园综合体、采摘园等景点游人如织。这两年,马鞍山村与文旅企业合作成立公司,建起民宿、采摘园、研学基地等多个产业,农产品统一品牌销售。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说,通过村企联营,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集体年收入突破了百万元。

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这里土地肥沃,是东北重要粮食、蔬菜生产基地。但多年来,这里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化经营方面经验不足、能力不强,村干部普遍缺少发展思路,村集体收入不高。

近年来,长春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组织化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这个市充分发挥基层县、镇、村各级党组织的带头作用,集聚要素、集中资源、整合力量,探索了村域项目联建、镇域产业联营等“强村公司”发展模式,鼓励镇域内各村屯抱团发展。

就在几年前,长春市下属的公主岭市双龙镇的14个村因缺少致富产业,村集体收入不高。这两年,在双龙镇党委组织下,各村共同出资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收入明显增加。

双龙镇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滕国良说,我们几个村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分工协作,抱团发展。去年,双龙镇的鲜食玉米加工厂加工销售鲜食玉米近1100万穗,收入200余万元。“今年加工厂又新上了两套设备,扩大经营规模,未来村集体收入会更高。”滕国良说。

长春市各地在实践“强村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积极探索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村级党组织凝聚群众优势,让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十几个村共同兴建的万亩棚膜项目已投入生产。在这个镇的朱家园子村,近百栋大棚种植着各种蔬菜。这些大棚由加入村合作社的村民经营,每栋大棚的年利润,村民与村集体按比例分成。“一栋大棚一年增收几万元,村民积极性很高。”该村村干部李朋涛说。

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长春各地通过“强村公司”入股合作、劳务用工、订单生产等形式,将资源集中起来,努力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发展壮大‘强村公司’,我们以点带面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长春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编辑:顾骏一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