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协同筑防线 “星光屏护”守护农村儿童健康用屏
从西子湖畔到凉山深处,“星光屏护”团队跨越千里,为西南农村地区儿童构筑起健康用屏“防护网”。未来,团队将基于试点经验,持续优化干预策略,联合政府、学校与社区,逐步建立覆盖更广、效能更高的儿童屏幕健康防护体系。
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儿童屏幕使用时间不断攀升,过度屏幕暴露已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公共健康难题。尤其在农村地区,受人口流动和父母外出务工影响,不少儿童长期处于隔代抚养或留守状态,缺乏有效陪伴与监管,更易形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过度屏幕暴露不仅可能造成儿童视力损伤,还会影响其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然而,如何预防儿童屏幕成瘾仍是普遍难题。
自2025年4月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谢倩雯研究团队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启动“星光屏护”村级试点项目,聚焦预防农村儿童屏幕成瘾、提升数字素养。该项目是由浙江大学、宁波市江北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及越西县共同发起的“星耀阿依”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6至7月,研究团队在越西县15所学校开展大规模筛查,覆盖约1万名中小学生,系统了解当地儿童和青少年屏幕使用与成瘾现状,为精准干预奠定数据基础。在越西县委社工部的支持下,7月底至8月初,“星光屏护”团队在零关村和蚂蝗沟村招募小学儿童开展干预试点,探索“文体替代+健康教育+环境营造”的三维协同模式。
一是文体替代,让线下活动更具吸引力。团队设计了契合小学生身体特点的体育与手工课程,让孩子在趣味体验中减少对屏幕的依赖。
在运动赋能方面,团队设计了协调性训练、平衡练习、敏捷游戏、力量挑战和团队合作五大主题课程。本次试点聚焦身体协调能力,在游戏中充分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与身体控制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儿童做身体协调运动(摄影:徐在源)
在文化润心方面,以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为载体,团队设计了五大主题手工课程。通过开展“墨印江南”版画制作,让孩子们在了解南宋历史与活字印刷术的同时,亲手完成独特的西湖版画,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远离屏幕的“强引力”。
图为孩子们学习版画(摄影:徐在源)
二是健康教育,让科学用屏深入童心。围绕“健康小勇士闯关”主题,团队将护眼要点转化为朗朗上口的口诀,并通过情景问答、趣味竞猜等互动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科学用屏的方法,让健康理念在游戏中“入脑入心”。
三是环境营造,让健康习惯可持续。在主题倡导方面,在儿童日常活动的场所张贴“少用电子屏幕,拥抱健康童年”等主题海报,营造健康氛围。
在工具支持方面,为每位参与儿童配发“健康干预包”,内含毽子、跳绳、棋类等文体用具,并设置积分卡机制,鼓励日常参与线下活动。团队还计划打造“一平米童乐角”,利用村委空间低成本搭建长期活动场景,助力儿童友好型村落建设。
图为儿童使用干预包内飞行棋(摄影:孙源)
试点前后,团队分别开展问卷调查,评估儿童的屏幕使用习惯、生活方式与健康现状,并收集活动反馈。项目结束后将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干预实施方案及指导手册》,为未来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依据。
从西子湖畔到凉山深处,“星光屏护”团队跨越千里,为西南农村地区儿童构筑起健康用屏“防护网”。未来,团队将基于试点经验,持续优化干预策略,联合政府、学校与社区,逐步建立覆盖更广、效能更高的儿童屏幕健康防护体系。让更多儿童走出“屏幕围城”,用明亮双眼拥抱家乡与世界。(徐在源)
编辑:胡颖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