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吴江数字乡村模式之九——开弦弓村: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江村新范式
近年来,开弦弓村以“志在富民”的费老精神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深度融合农文旅产业,构建智慧乡村发展新模式,获评“苏州市智慧农村”等称号。
编者按:
苏州吴江区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主城区,是江苏省的“南大门”。在吴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太浦河横穿东西,当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近年来,吴江先后荣获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创建名单。2025年吴江数字乡村十大模式围绕当地在生产生活方式革新、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开展的探索,描绘出一幅吴江农村智慧发展的和美画卷。
开弦弓村又名江村,地处太湖东南岸,是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的重要调研地,也是吴江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示范点。近年来,该村以“志在富民”的费老精神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深度融合农文旅产业,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获评“苏州市智慧农村”等称号。
数字新基建筑牢智慧发展底座
开弦弓村依托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特色田园乡村、整村康居村与综合提升项目打造,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村内乡道铺设青砖青石生态材料,建成多个生态停车场;污水接管全覆盖,建有多个污水生态处理点位,建立相应维护长效管理机制;结合“江村积分通”智能化工作平台,将积分指标与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工作相结合,激励村民共治共建;依托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推进核心区650亩西藏荡生态惠民建设,安装临水栈道、生态护坡、毫厘泵站、自动清漂垃圾桶等,推进水体安澜、除污、固岸。
近年来,围绕“拆建管美”工作方针,开弦弓村累计拆除违法建设面积超11万平方米,腾退空间208.64亩,并积极收储盘活资源,完成厂房腾退8家、92.6亩,民房收储租赁86间,通过“退渔还田”收储土地1800亩,为村庄发展打牢坚实基底,开弦弓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多项荣誉,建成荷花湾、西草田、天字圩与四方圩四个三星级康居村。

图为开弦弓村全景俯瞰
数字新经济激活农文旅融合引擎
开弦弓村积极实践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生态绿色为总基调,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品牌增值”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建设超300亩高标准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近百亩菜园;引入“国家科技小院”“亚夫工作站”以及省市农科院等力量,依托350余亩高标准农田打造“江村大米”品牌,并引进著名米种越光米;导入四情监测智慧农业和数字江村物联灌溉系统,打造生态农业的苏州典型样板。
同时,当地积极挖掘费孝通、费达生文化资源,围绕江村学院理论智库、科研创新、实境教学建设,持续完善配套服务,推动“研学+农文旅”深度融合,深化“一心、一廊、三村、四园”规划布局,开发“研学江村”小程序,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打造集研学线路、研学课程、餐饮美食等内容于一体的系统性平台,提供一站式定制“菜单”,成功构建“线上预约+线下体验”的“O2O”运营模式,2024年进村旅游研学人数达到22万人次。
下一步,开弦弓村将继续对高标准农田进行智能优化,完善智能灌溉系统、打造数字江村平台、发展农事研学服务,丰富农业智慧应用场景,让新兴产业、多元业态持续落地开花。
数字新治理构建高效协同服务体系
近年来,开弦弓村结合技术赋能,整合服务空间资源,搭建“数字江村客厅”,形成“数字+党建”“数字+治理”“数字+文化”“数字+服务”“数字+医疗”的全方位智慧布局。
聚焦民生强治理,开弦弓村导入政务自助一体机、健康云医疗服务机、积分兑换机等,综合人员驻点与远程服务,深化便民惠民;联动江村通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动态显示人口、面积、民情网格、产业发展等情况;以吴江区融入式党建为引领,结合“事解江村”党建品牌打造,推动党建工作线上化、智能化;村级治安监控视频,展示村级主要出入口、主要景点治安监控及车流、人流量智能分析等;配备应急广播,为村务通知、紧急预警、应急调度等提供支持。
此外,开弦弓村创建“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双轮驱动模式,首创“数字江村娃”IP,通过AI数字人技术打造乡村文化代言人,提供智能导览、文化讲解等交互功能;利用AR技术,增加导览功能,搭建费孝通江村纪念馆云端展馆,实现虚拟场景、历史事件与真实环境融合;增设有声书设备、社会科学数智查询终端、互动投影墙等,为多元文化研学保驾护航。(赵婉君)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