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论策】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发展策略建议
当地时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也是连续11次加息之后的首次降息,标志着货币政策由紧缩周期转向宽松周期。有分析指出,美联储此次降息的考量,主要是为支持就业和预防衰退,显示美联储对通胀回落到2%的平衡目标的信心。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货币政策的历次调整都对全球资本市场和经济格局产生显著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凸显出了定力,政策工具箱仍然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9月24日以来,中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在全球市场引起轰动”。包括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在内的外资机构纷纷看好中国资产前景。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对如何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守住兜牢民生底线等作出具体部署。
中国科技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主角之一,本文着重分析降息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一、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积极影响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美联储降息,由于美元的国际地位,有效降低了全球借贷市场的整体成本,为中国央行提供了更多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可能会促使中国央行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作为创新驱动的先锋,科技企业业务扩展、技术研发及市场推广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融资成本降低后,科技企业可以加大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它们还可以借助这些资金,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市场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此外,低成本资金还有助于科技企业优化财务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促使企业寻求在海外市场的投资和并购机会。美联储降息带来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增值,有助于中国科技企业降低进口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同时,企业也可以走出去,利用较低的汇率和美元融资成本,寻求在海外市场的投资和并购标的和机会。
吸引外资流入。中美之间的利率差异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联储降息导致中美利差缩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提振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和市场预期。相对稳定有韧性的中国经济和预期投资回报率,长期看来,将吸引外资流入国内市场。
随着更多外资流入,依赖于海外资本投资的一些科技企业不仅能够获得更加充裕的资金支持,还能够借助外资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外资的进入还将促进科技市场的竞争和开放程度提升,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外资的参与还有助于提升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潜在风险
资产泡沫风险。美联储降息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性的增加,理论上可能会在股票市场引起资产泡沫,意味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和运营活动将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
汇率风险。对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科技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可能会上升,这可能会影响其价格竞争力。汇率波动还会增加企业在进行跨境交易时的汇率风险,对财务规划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并加大科技企业制定长期战略时做好相应汇率风险管理的难度。
通胀压力。尽管降息有利于短期内通胀下降,但若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长期来看,通胀压力可能再度上升,这将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中国科技企业需要关注由通胀压力引起的成本上升问题,以及由此对消费者购买力和企业利润造成的影响。
三、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建议
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实现高科技企业供应链自主可控。通过运用低成本资金,中国科技企业可以加大对人才和研发资金投入,尤其在卡脖子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投入,加大对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还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路径和创新文化,引进关键技术海外人才,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拓展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虽然近几年金融机构的科技金融发展迅猛,为中国科创企业融资做出很大贡献,但从长远看,中国科技企业宜积极探寻直接、间接多元化融资途径,涵盖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多种方式,以减少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性。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减少单一融资成本来源的波动。此外,企业亦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掌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科技企业发展所给予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政策优惠,以降低融资成本。
加强风险管理。中国科技企业需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市场动态的监控、评估、预警与应对,建立多元化的供应渠道和备选方案,灵活运用金融工具与策略,并进行有效财务规划和管理,以及企业的投融资管理,尤其是在汇率波动和资产泡沫等领域,加强企业利润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市场波动性的增加,中国科技企业在做出海外投资和运营决策时需要更加谨慎,要评估市场波动对其战略计划的影响,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包括资本结构优化、流动性管理等,以预防和减轻负面影响。
积极开展国际市场布局。短期内,美联储降息引发的人民币相对增值,为中国科技企业加强国际市场布局、拓展海外业务,以及分散市场风险打开了时间窗口。出海前,企业需加强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深入研究,明确海外业务定位和发展目标,敏锐捕捉目的地市场动态,加强与当地市场的沟通并主动管理市场预期,同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长期来看,中国科技企业通过持续提升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助于科技企业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上获得更多话语权,提高中国科技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全球竞争力。(作者: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民建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工商联副主席兼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课题组高级研究员 刘勇)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