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洞见】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5G建设发展目标
5G技术的推进是国家科技水平的体现,显示出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社会经济基础。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5G技术的广泛应用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注入了新动能。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0日电(分析师郭桢)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4万个,提前完成“十四五”5G发展目标。在当前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大背景下,5G技术的推进是国家科技水平的体现,显示出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社会经济基础。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5G技术的广泛应用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注入了新动能。
一、5G技术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
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中国5G发展大会上表示,我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5G建设发展目标。截至10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超过414.1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9个。5G网络全面覆盖政务中心、文旅景区、交通干线等重点热点场所,并不断向农村边远地区拓展,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我国5G技术产业构建起涵盖通信芯片、终端、基站设备、设施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共有近2000款5G终端产品上市商用。据工信部消息,通信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了我国5G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截至2023年,5G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其中,5G行业虚拟专网数超4.5万个,5G工业网关、CPE、巡检机器人等5G行业终端进网产品数量超700款。
5G通信为电信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经有近2000款5G终端产品上市,满足了市场的多种需求。5G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中国信通院测算,5G商用5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约14万亿元。另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以5G为代表的移动生态系统创造了约800万个就业岗位,不仅提升了就业机会,也为经济的持续复苏注入了强心剂。
当前,5G规模化应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前一阶段推动各行业5G应用广泛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共性场景需求,全面强化产业、网络、生态等支撑能力,加速实现供需匹配和赋能效益升级。未来,5G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5G在消费级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在工业制造、农业、物流等行业领域的应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挖掘更多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提升5G技术的行业渗透率,是今后的重点方向。今年11月,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明确了5G应用发展目标,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二、布局5G+AI融合发展
随着5G对于创新应用的需求,融合各项新技术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工信部表示,要持续开展5G-A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深化5G与AI、北斗等融合创新。5G-A又称5.5G,是5G向6G发展的演进技术,具备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等特点。作为5G的升级版,5G-A除具备5G的原有特点外,还引入了通感一体、AI等技术,从而实现人联、物联。
5G(IMT-2020)推进组秘书长徐菲表示,我国正在推进5G-A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以及节能减排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测试。深化5G+AI赋能行业智能化变革,加快5G+北斗在定位、授时等领域的技术能力提升及应用推广,并强化5G与行业技术融合研发,推动供需双方加强跨领域技术联合创新,健全5G融合应用技术研发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经过压缩和算力提升,AI大模型正下沉到个人终端中,赋能5G的新质化发展。”电信运营商和联想、华为、小米等终端设备大厂积极推进5G终端AI化,AI手机、AI电脑等新产品层出不穷。
5G与AI的融合正展现出无限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仍需产业积极探索实践。5G融合将是全方位的融合,软硬件及产业链都会跟进,对各产业的技术升级提出考验,并需要政策制定者保障实施推进。加速5G与行业融合产品落地,要提升芯片/模组、融合终端/装备、行业虚拟专网、解决方案等关键环节低成本高质量供给能力,指导开展“5G Inside”(5G内置)等产业供需对接活动,研发推广基于5G技术的“小快轻准”数字化技术产品,推进5G与行业内网、设备等融合改造及更新。
目前,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布局5G-A网络。中国移动的5G-A商用城市已超过300个;中国电信已在上海、广东深圳发布了5G-A套餐;中国联通已在广东佛山建成空域连续覆盖的5G-A试点网络。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