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论策】香港《稳定币条例》不失为可供借鉴的尝试
稳定币市场的快速扩张,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实施全面监管的司法管辖区。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成功实施,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出台背景
1.稳定币市场的迅猛增长与潜在风险。
近年来,稳定币市场经历了爆炸式增长。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25年,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超过260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数十倍。然而,稳定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诸多风险,如价格稳定性风险、储备资产透明度不足、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等。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此前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的牌照最终落地时间表,顺利的话,首批牌照有可能在2026年初发出。初期阶段,香港金管局只会发出几个牌照。
香港金融管理局要求,发牌机构应满足三方面:合规性,例如满足储备资产的管理、赎回、风险管理、反洗钱等监管要求;具体性,例如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商业方案和落实计划;可持续性,例如具备充足的技术和财政资源,以履行其义务。
稳定币市场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例如,储备资产若过度依赖美债等特定资产,可能因市场波动引发挤兑风险。试图通过监管套利规避监管要求,给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其中,反洗钱监管颇受市场关注。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申请人需设有并实施健全及适当的管控制度,以防止可能出现的与其持牌稳定币活动相关的洗钱活动。
2. 全球监管趋势的推动。
面对稳定币市场的潜在风险,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强了对稳定币的监管。例如,欧盟通过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美国财政部提出了《稳定币监管框架》,韩国、新加坡等国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监管政策。
二、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监管框架
1.发牌制度与准入门槛。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核心是实施强制发牌制度,任何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在境外发行锚定港元价值的稳定币机构,均需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领牌照。非银行机构需实缴2500万港元资本,银行类机构可豁免。此外,储备资产需100%为高流动性资产(现金/短期国债),且独立托管,确保用户可无条件按面值赎回法币。
2. 严格的合规要求。
《稳定币条例》对稳定币发行人的合规要求极为严格,包括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系统的建立、定期审计并公开披露储备金状况等。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还将对稳定币发行人的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能力、技术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具备持续稳健运营的能力。
面对严格的监管要求,市场参与者逐渐回归理性。一方面,部分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和技术实力的中小机构开始退出稳定币市场,转向技术服务等更为稳妥的领域;另一方面,头部机构凭借其技术成熟度、场景明确性和合规能力,成为首批牌照的有力竞争者,推动稳定币市场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跨境管辖与价值锚定监管。
《稳定币条例》的管辖范围不仅限于在香港注册的机构,还涵盖了所有涉及锚定港元价值的稳定币发行,而无论发行主体所在地是否在香港。这一“价值锚定监管”原则,体现了香港金融管理局对稳定币跨境流通风险的高度重视,有助于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三、可供借鉴的尝试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是稳定币市场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稳定币市场监管进入新的阶段。在监管框架的引导下,稳定币的应用场景或将不断拓展,由此为金融科技行业带来新的创新机遇。
然而,稳定币市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和金融科技行业的共同努力,推动稳定币市场在合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成功实施,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作者: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课题组高级研究员 刘勇)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