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高新区数据产业硬核突围
近年来,南京建邺高新区立足产业基础扎实、链条完整、应用领先等优势,前瞻布局数据企业培育、数据开发利用、融合创新生态打造和优化“宜数”营商环境,推动数据产业硬核突围,2024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600亿元,园区在赛迪顾问《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排位第36,居南京市榜首。
培育数据产业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南京建邺高新区立足产业基础扎实、链条完整、应用领先等优势,前瞻布局数据企业培育、数据开发利用、融合创新生态打造和优化“宜数”营商环境,推动数据产业硬核突围,2024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600亿元,园区在赛迪顾问《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排位第36,居南京市榜首。
激发市场主体:构建全链条产业集群
“园区以‘金融+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为主要业态的发展格局,为数据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南京市建邺区委常委、副区长,建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袁婷说,建邺高新区是南京总部企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和行业龙头的集聚地,这些企业沉淀了海量数据资料。在数实融合背景下,园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内驱力、释放数据价值,积极抢占数据产业新高地。
一方面,纵深推进与华为、阿里、小米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形成数据企业集群,激发供数动力。统筹布局华为(南京)开发者创新中心、阿里巴巴校友创业基地、魔搭社区开发者中心、阿里云PolarDB数据库适配中心等项目,累计带动82家生态链企业落户。
另一方面,推动重点企业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数据业务转化,释放用数活力。为确保“行业+数据”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大力推广信创券,首批15家企业已领取了超过1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去年以来,还引进了江苏省医保数据赋能实验室、百川智能等项目,为“医疗健康+数据+AI”产业注入动能。
与此同时,紧抓场景打造全国标杆。2024年共发布应用场景44个、总投资额超4.6亿元,面向社会开放合作需求超135项,推动产业链供需精准对接。
目前,园区数据应用场景已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城市治理等领域多点开花,在2024年举办的“数据要素×”大赛上,南京汉卫公共卫生研究院参赛项目斩获“数据要素×城市治理”赛道全国三等奖。
打造开放生态:实现技术攻关、创新突围
2024年11月,建邺高新区“莫莫”下午茶专场活动走进深圳,20余家园区企业赴华为实地学习。期间,各企业还就数字化转型、AI赋能等展开深入探讨。
这是建邺高新区促进“企企”无壁垒交流、实现资源互通的一个案例。“莫莫”下午茶作为园区重点打造的合作交流平台,已累计组织20余场。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副处职干部陈海东说:“除‘莫莫’下午茶外,园区还会定期组织各类产业对接会、技术研讨会等,形成紧密联系的产业生态群落。组织各类赛事、文娱活动,营造有趣多彩的工作氛围,让企业从情感亲到业务近。”
为建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邺高新区注重深化产学研合作,先后成立了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邺分中心、东南大学校友数字经济产业园(建邺园)等平台,围绕技术成果转化、联合科技项目申报等开展合作,并与13家高校联合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提升应用研究能力。
建邺高新区管委会科技人才部部长董立峰说,近年来,园区企业围绕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持续提速,中通服、苏交科等均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园区鼓励企业“揭榜挂帅”,联合高校院所和合作伙伴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共促数据产业技术创新、场景开发。
例如,中通服联合运营商、互联网大厂、高校等成立了江苏算力联盟,联合江苏省数字金融协会及一批企业、院校成立江苏省开放型数字金融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合力推动算力产业关键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新型算力应用和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育。
专业配套:推动营商环境更宜“数”
为构建更加适配数据产业需求的营商环境和专业配套,近年来,建邺高新区进一步拉高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度。
围绕完善专业服务体系,推动江苏省数据集团、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等平台落地,为数据产业提供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并针对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合规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等需求,引导律所、会计师事务所、仲裁评估等拓展服务板块,强化第三方专业机构支撑。
3月26日,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孵化中心在建邺高新区上线揭牌,标志着江苏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开新局面,也意味着建邺高新区健全数据产业服务链迈出关键一步。
同时,创新打造“资本+数据”撮合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早期针对融资难问题,推出了金鱼嘴每日路演资本要素撮合平台,全面帮助企业融资。
此外,建邺高新区还推出了小莫服务、公办托育、四点半课堂等特色服务品牌,建成西城·夜未央24小时消费街区,让人才安心逐梦、舒心生活。
今年初,建邺提出将打造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袁婷说,数据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相辅相成,园区将力促两大赛道融合发展,推动“数据+人工智能” 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实现新突破。(吴琼、沈杨子)
编辑:姚志强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