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全力打造信创产业链
天津滨海高新区整体信创产业生态企业超过1000家,整体规模超过720亿元,形成了以基础硬件、软件系统、“信创+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链条,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以全领域应用为特色的“311信创体系”。
近日,国际存储性能委员会公布了SPC-1V3基准测试最新成绩,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企业中科曙光的集中式全闪存储FlashNexus以32控、超3000万IOPS的卓越性能刷新纪录,登顶全球榜首。
早在21世纪之初,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就已经开始着手谋划布局信创产业链,将新一代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存储、网络安全等信息时代的自主创新产业纳入发展规划中。
中科曙光是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的首批入驻企业之一。2006年,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一期落成,连续三年实现近30%的增长,随着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的正式建成投产,曙光计算的速度开始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南大通用作为天津土生土长的数据库基础软件研发企业,在入驻园区的20多年中,累计研发投入近20亿元,逐渐成长为专注于数据库产品研发,并在金融、电信等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应用的独立数据库服务商。从事手机芯片设计的天津极豪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前将总部从北京迁到了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2024年公司芯片出货量1.4亿颗,主要应用于众多一线手机品牌,预计今年的出货量可以接近2亿颗。
据高新区信创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4大整机制造商高新区有2家、全国4大主流数据库企业高新区有2家、全国2大通用操作系统厂商高新区有1家、全国6大CPU厂商高新区有2家。不仅仅是飞腾、麒麟、曙光、海光、三六零等领军企业。近年来,青禾晶元、中软信创、中资信创、紫光云、金海通、极豪科技、尼卡光学、巽林科技、元旭半导体、华信泰等重点信创企业纷纷选择在这里落户发展。目前,高新区整体信创产业生态企业超过1000家,整体规模超过720亿元,形成了以基础硬件、软件系统、“信创+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链条,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以全领域应用为特色的“311信创体系”。
天津滨海高新区积极扶持信创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在“补链、强链、延链”工作上久久为功,推出了“信创九条”政策,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培育、企业成长、研发投入、信创人才等发展;以信创基金、新动能基金为主力的13只基金,总规模超过280亿元,在园区构建出了多维度、多层次产业支撑体系;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在内的130家单位联合成立高新区信创产教联合体,深入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
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天津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6家,其中国家级8家,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已成为高新区信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同时,高新区毗邻天津南站,加速了京津冀产业的聚合与流动,众多高校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0年来,高新区持续提升华苑产业园园区环境,从只有独立的生产厂房,到科研实验平台、知识产权中心、孵化基地、创业基地、专业服务机构等创新要素一应俱全,从高层建筑到公园、运动场、医院、学校等配套生活环境完善,使得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成为“近悦远来”的信创高地。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加速应用,为信创产业注入技术研发和场景创新的新动能,驱动信创产业形成从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到消费终端的产业链重构格局。高新区面对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主动适应信创+AI融合发展新形势,着力推动“集成电路设备和材料—芯片设计—智能终端”硬件核心链和“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系统集成”软件核心链建设,支撑“AI服务+应用”融合发展,实现“硬件支撑软件、软件定义场景、场景反哺技术”的闭环,最终形成以核心技术为底座,AI深度赋能的特色信创产业体系。
未来三年,高新区将再引育重点企业100家,逐步建成创新能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生态完善的一流信创产业集群。
编辑:姚志强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