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务动态 > 正文

智库研讨:高端智库应更好扮演政策和产业之间“连接者”角色

新华财经|2022年02月28日
阅读量: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多家在京高端智库联合参与的“智汇2022——中国智库的角色和力量”智库研讨活动25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智库应重视人才培养、锻造自身长板,同时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新华财经北京2月28日电(董时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多家在京高端智库联合参与的“智汇2022——中国智库的角色和力量”智库研讨活动25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智库应重视人才培养、锻造自身长板,同时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扮演好政策与产业之间的“连接者”角色,更好地履行智库职能。

(赵家熹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表示,经济类智库在研究和选题方面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智库长期影响力的形成必须着眼于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把握好长期性、战略性的关键问题 ,将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新出现的热点、难点事件,也更有助于影响力的提升。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内智库部主任黄斌认为,智库之间是有专业分工的,不同的智库,其优势可能集中于研究、应用、传播、渠道等不同方面,智库建设的核心在于有选择地锻造自己的长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智库单位,一直致力于打通“国家高端专业智库”与“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两大平台。即在支撑国家相关职能的同时,做好与整个产业的连接,这既可以把智库的研究做得更深、更实,真正反映产业的情况和变化,也可以把智库对国家重大决策的支撑向下延伸到产业界,真正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形成联合互动。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中石油经研院”)智库综合协调处处长朱颖超说:“作为中央确定的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唯一一家企业类智库,中石油经研院把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化业务网络转化为智库研究的重要资源,搭建开放式研究网络,广泛建立海外调研联系点,加强与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全球著名能源研究机构合作,使涉及国际市场、地缘政治、能源外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接地气、见实效。”

在研讨中,多位专家强调了人才建设在智库建设中的关键意义。黄斌指出,人才是关系到智库成长的最核心要素。为此,一要增强智库对于顶尖人才持续的吸引力,二要敢于、善于培养年轻人成为行业的领军力量。朱颖超指出,为更好地支撑智库的研究,中石油经研院搭建了“小机构、大网络”的开放式研究平台,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宗旨,不断完善聚智聚才机制;此外,通过选派青年骨干到国际机构工作、到国外培训、到大学深造等方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专家。

对于当前我国智库建设的薄弱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主任胡薇指出,一是我国智库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仍然成效有限,特别是在能源、环保、科技、信息通信等领域,通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国际话语权;二是在智库人员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应在现有高校和研究机构访学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去国际组织任职和参与具体工作的比例,这是未来中国智库“走出去”需要提升的方向。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对智库研究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复杂化,通过智库之间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强强联合,从而更好地发挥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职能。

活动期间,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了《解码——中经智库经济观察报告2021-2022》,该报告由23位经济分析师联合执笔完成,覆盖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热点、焦点问题,报告尤其关注碳达峰碳中和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双碳”主线贯穿始终。据了解,该报告是中经智库一次新的尝试,通过运用新研究框架、新研究思路去回答经济发展的新课题,并计划每年发布。

据悉,本次智库研讨活动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邀请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在京高端智库专家参与,旨在更好地整合高端智库资源,促进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编辑:刘梦瑶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