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级“130米”三峡标准船型助力重庆航运高质量发展
万吨船舶进巴渝,万里长江通四海。
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长江黄金水道不仅是其与长江经济带互通互联的“主动脉”,更是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高地的“助推器”。
2021年,三峡船闸通过量为1.46亿吨。2022年,三峡船闸通过量达到1.56亿吨,一年就净增一千万吨运量。借助长江黄金水道,重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如今,满载可达1万吨左右的“130米长、16.2米宽”的大长宽比三峡示范船型(以下简称“130米”三峡标准船型)的推广应用,正在为重庆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黄金效能”、缓解长江三峡“肠梗阻”问题、助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标准先行,船舶过闸效率更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三峡船闸拥堵情况日渐突出。如何提升船舶在三峡船闸的过闸效率,成为进一步挖掘长江航运潜力亟待解决的难题。
解决“过闸难”,关键在“标准”。三峡五级船闸每闸的长度是280米,宽度是34米,存在散货船尺寸不统一的情况,单个闸次有时只能通过2至3艘散货船。如果两艘都是宽度17米以上的船舶,只能“一大一小”搭配过闸,闸室面积利用率不到70%。
而“130米”三峡标准船型恰恰是适配三峡船闸尺寸的较优选择。数据显示,该船型长为130米,宽为16.2米,4艘刚好“填满”船闸闸室。如使用该船型运输船,单个闸次就能同时通过4艘货船,闸室面积利用率提高至97%。
图:重庆市河牛滚装船运输有限公司6000吨级“浮船坞”作业平台
“过去,公司使用其他型号船舶过闸,一个闸室要么装不下,要么装不满,浪费了十分宝贵的闸室资源,使用‘130米’船舶,一次就能过4艘,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运输效率,也分摊了高昂的运行成本。”重庆河牛滚装船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博文说。
载量提升,船闸运力结构更优
除了船型更标准、过闸效率更高,“130米”船舶的另一个优点是“肚量”大,载货量相对于其他船型有明显提升。
“公司早期使用的85米散货船,一般载重吨位约为3000吨,竞争力较差。而现在使用的‘130米’船舶,如海牛58号,在长江上下游满载吨位可达1万吨,即便在荆江等部分航段需要过驳的情况下,优势也显而易见。”重庆海牛运输有限公司行政办主任宋丹介绍。
图:重庆海牛运输有限公司“130米”三峡标准船型
多出来的载重吨数,就是提升出来的运力资源,而运力资源就是三峡船闸的“紧俏品”。
据了解,三峡船闸日均闸次为15-16次,闸次数量相对固定,两三年前平均每闸通过货物仅为1.3万吨。如使用“130米”三峡标准船型,即便按照船闸4.3米吃水的情况下,每船实际载重可达6000-6300吨,4艘“130米”三峡标准船型单闸每次通过货物高达2.4万-2.5万吨,至少提高了90%,能够在闸次资源固定的情况下,更好发挥三峡船闸通过货物的效益。
同时,“130米”三峡标准船型参与长江上下游之间的长距离运输,能够进一步稳定长江航线运力供给,提高长江黄金水道尤其是三峡枢纽整体货运量,有效助力大宗货物运输环节碳减排,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联系。
据介绍,“130米”三峡标准船型有效推进了重庆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向“公转水”“铁转水”“水铁联运”“江海联运”的方向转变,在发挥长江航运运量大等天然优势基础上,不仅提高了长江黄金水道尤其是三峡枢纽整体货运量,而且在持续优化过闸船舶运力结构方面发挥了撬动作用。
降本增效,水运物流优势更强
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优势,是航运企业和生产企业对“130米”三峡标准船型更直观的感受。
图:四艘“130米”三峡标准船型过闸
据了解,“130米”三峡标准船型的长宽比有显著优势,其他船型的长宽比一般为6.5比1,它则达到了8比1,长宽比更大,船体更为瘦长,在水中的阻力更小,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船舶速度性能的同时,降低船舶航行油耗。统计显示,“130米”三峡标准船型平均单航次油耗低于同等级载货量船舶10%至30%左右。
“能源耗费是内河船舶运营的成本大头,‘130米’三峡标准船型油耗相对较低,该船型可为我们节约10%-15%左右的能源费用,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重庆渝扬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过闸效率提升,运输货物增多,运输成本下降,工业企业不仅利润更高,生产动力和投资需求也更足、更强。重庆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2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8158.3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2%。全市进出口总额位列西部第二位,占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1.1%。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三峡船闸年度通过货物量不断增长,重庆水运在综合运输中的优势将不断凸显,这将降低重庆规模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强化企业水运物流预期,保障重庆钢铁、博赛矿业等临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推知名企业加大在渝产能布局、扩大贸易规模。
技术创新,航运绿色底蕴更足
通闸更快捷、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长江生态环境的底色也更绿。
今年5月,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民生集团”)新建的首批4艘“130米”三峡标准型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全部完成下水,为落实长江大保护、助力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长江运输船舶基本以柴油为燃料,节能效果差,碳排放量大,污染较严重。
据悉,民生集团使用的“130米”三峡标准型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采用LNG/柴油双燃料,与传统燃料船舶相比,减少近100%的硫氧化物排放、85%的氮氧化物排放,20%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接近80%的颗粒物排放,对船舶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民生集团积极响应政府相关政策,推动‘130米’LNG双燃料动力船舶建造和使用,为长江航运绿色高质量发展、守护绿水青山做出贡献。”民生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当前,川渝协同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重庆航运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加强,“130米”三峡标准船型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支持其推广使用,为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提供更大助力。(黄志明 马兵 陶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