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2023年川渝人社合作“十大专项行动”成绩单出炉

新华财经|2023年12月01日
阅读量:

为推动川渝人社合作走深走实,11月30日至12月1日,川渝人社合作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在重庆荣昌召开。会议通报2023年度川渝人社合作工作推进情况,发布川渝人社合作2023年“十大专项行动”标志性成果,安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川渝两地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人社部门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惠民利民上有哪些“硬核”举措?哪些领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2024年又如何将合作引向深入?

1701409524.jpg

图:川渝人社合作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会议现场

凝聚共识,合作“先手棋”夯实发展基础

“川渝人社相向而行、同向发力,推动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合作项目更加深入、合作领域更加多元、合作成效更加凸显,川渝人社事业协同联动取得积极进展。”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杨松在会上介绍,川渝人社合作“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发展共识,凝聚了“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发展合力。

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晓东表示,川渝人社合作乘势而上、相向而行,两地交融互动愈加密切,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项目亮点纷呈,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来,两地人社领域合作也从单点突破向整体推进、政策规模化落地和集成创新迈进。今年,沿着“1+1+N”的部、省、市三级联动合作模式,川渝人社合作呈现纵深发展态势。

例如,联合出台人社领域支持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5方面的政策措施,推进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联合贵州、云南、西藏签署《西南地区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与12个国家签订20项技能合作项目等。

稳进增效已成川渝人社合作最亮底色。以推动养老保险关系“便捷快转”为例,两地在全国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实现养老保险“三险种”全部纳入定期结算范围,实现转移业务当天即可办结。

当前,川渝合作相关改革正向“深水区”进发。在合作机制、强化统筹等方面如何啃下“硬骨头”?今年以来,两地以部省市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为引领,推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等领域政策协同,70个部省市共建任务陆续落地,人口聚集、要素流动更顺畅,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例如,两地突出部省市战略合作重大牵引,推进就业创业政策协同、高竹新区养老保险政策融合等事项合作更加密切高效;强化川渝人社厅局顶层设计,签署就业、社保领域共8个协议;“成渝双核”联动发展,组织召开2次重庆成都人社合作联席会议,建立28项年度重点工作按月调度机制……

据统计,两地已累计召开9次川渝人社合作联席会议,签署百余项合作协议,落实重点任务311项,人社合作基础更夯实。

协同创新,政策“组合拳”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2月,川渝两地共同签署《川渝人社合作2023年“十大行动”合作协议》,提升川渝两地群众生活便利度舒适度。协议生效至今,收获了哪些标志性成果?为全国人社区域协作提供了哪些“川渝方案”?

1701409616(1).jpg

图:川渝人社合作2023年“十大专项行动”标志性成果发布

会议发布川渝人社合作2023年“十大专项行动”标志性成果,包含共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川渝两地就业政策服务互通共享、川渝两地养老保险政策协同相融、川渝两地养老保险关系“便捷快转”、共建“6+N”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共建巴蜀技能人才高地、川渝两地事业单位公开遴选“同城化”、构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开创川渝人社普法宣传新路径、社保卡“一卡通”提档升级。

其中,政策协同融合是“十大专项行动”成果的高频词。

就业政策“同城同待”。创业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率先打破川渝户籍限制,今年,重庆为2.1万名川籍劳动者落实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资金1.2亿元。

社保政策“共谋共推”。持续深化养老、失业保险政策协同机制,签订川渝养老保险政策协同协议,重庆、成都全域均纳入个人养老金先行地区。今年,川渝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涉及资金近1400万元,超前两年总和。

人才政策“互联互通”。打破两地地域限制,川渝职称结果互认和专家互派、博士后学术交流工作持续深化,实现川渝两地事业单位信息“一体化”、公开遴选“同城化”。今年,川渝两地209家事业单位发布面向川渝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遴选岗位673个。

精准聚焦,惠民“关键步”推进同城待遇

作为成绩单,“十大专项行动”标志性成果围绕现实所急、群众所盼,彰显了人社“民生温度”。

以推进改革“一体化”为例,两地率先推动养老保险关系“便捷快转”,在全国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实现养老保险“三险种”全部纳入定期结算范围,实现转移业务当天即可办结。2022年,川渝互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2.7万人次,应转资金6.8亿元,结算后仅划拨一笔差额资金51.1万元,占应转资金总额的万分之7.5。

一体化发展红利更加惠民利民。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建设为例,第三届成渝就创周开展“会、展、赛、论”共30场活动,促成两地15万人就业;共同举办省市、区县级就业活动200余场次,川渝求职招聘专区为两地2.6万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175.09万个;川渝创业导师库等“三库”总量达7730人。率先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补助、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等方面打破户籍限制,为各类群体在川渝就业创业、投资兴业提供同等政策待遇,今年以来已发放社保补贴2.99亿元、创业补贴7650万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14万元。

社保卡实现“一卡通用”。两地持续深化社保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联合印发《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实现社保卡“一卡通游、一卡通购、一卡通行”,遂·潼社保卡试点在交通出行等4个领域23项功能率先实现互认互通、协同共享;5857个通办网点实现社保卡申领等全业务通办,累计办件量达47.1万人次。

“两地倾力推进‘五件大事’‘十件实事’‘六项举措’‘十大专项行动’落地见效,上线川渝人社‘跨省通办’服务43项,年均办件能力突破18万件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黄晓东说。

同声合韵,川渝“连环招”共谋发展新篇

2024年,川渝人社部门如何将合作事项落地落细,交出人社系统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分报表?

“我们以落实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为引领,坚持‘一盘棋’思想,将在共建区域协同高水平样板上展现‘新作为’。树牢‘一体化’理念,在共推人社事业高效能合作上力争‘新突破’。紧扣高质量发展,在携手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见到新气象。”夏杨松表示。

区域协同方面,提升成渝双核引领,以成渝双核各区(市)县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支持成渝中部“八区八市”在协同推进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就业创业活动共推等方面积极探索。支持高竹新区川渝合作高水平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养老保险、就业创业等政策相融机制。

共推人社事业高效能合作方面,强化重大平台和改革协同,搭建专技人才共引共育平台,协同推进“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职业能力建设创新改革先行区等平台建设。协同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高校等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开展统筹城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创新试点等。

在重大项目和政策协同方面,将做强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共建共享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做优专家团服务基层、科研人员顶岗培养等项目。持续深化就业创政策共享,推动实现川渝就业创业“同城同待遇”。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两地人社合作的重要目标。会上,两地人社部门表示,2024年,双方将携手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见到“新气象”。共同打造川渝人社“数据湖”,扩大“会、展、赛、论、训”等活动影响力,完善人社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协作,深入实施“一卡通”应用行动等,以“服务之效”增强“惠民之感”。

“我们将聚焦主轴主线,在推动核心引领、区域联动上实现更大突破。聚焦创新创造,在强化人才支撑上实现更大突破。聚焦互联互通,在夯实人社合作‘底座’上实现更大突破。聚焦可感可及,在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质效上实现更大突破。”黄晓东说。(马兵)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