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财经分析】“蓝色金融”赋能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2024年02月04日
阅读量:

新华财经北京2月4日电(记者郭慕清迈步新征程,福建“踏浪蓄能”,向海图强。2023年9 月 20 日,《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提交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二审,强化了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吹响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号角。

迈向“碧海深蓝” 打造“一带两核六湾多岛”

放眼望去,海面上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机声隆隆 , 船来船往 , 一口口网箱整齐划一,延绵不见尽头,宛如黄色彩绘;一艘艘渔船往来穿梭于渔排之间,静谧而有生命力,一派海上田园风光……

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和渔业大省,在福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但是筚路蓝缕,掘金海洋,实现“海洋强省”却并不容易。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福建的思路是围绕“一带两核六湾多岛”展开。

所谓“一带”,即“构建高质量陆海统筹经济带”。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海经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树立大海洋、大空间、海陆一体的发展思维,加快提升近海发展水平、有序延伸陆海统筹开发纵深,不断增强海陆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和区域海洋经济的关联性,打造陆海资源统筹开发、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和生态环境统筹保护的高质量沿海经济带。

“两核”指的是,要做强两大示范引领区,打造海洋强省建设双核引擎。记者了解到,福建正在以福州、厦门两大中心城市为牵引,以厦门经济特区、福州新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福州、厦门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为依托,强化海洋产业、科技和对外合作等重大功能平台建设,提升福州和厦门在海洋科技、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和海洋开放合作等方面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海经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做强海洋经济,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禀赋制定发展战略,这是推进六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其中要义。“我们要做好湾区经济文章,立足沿海各湾区的发展基础、区位特征和资源禀赋,抓好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湾区建设,推动各湾区优势凸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和差异化发展,打造产业集聚、科技密集、交通汇集、城市群集、生态优良的现代化湾区。”

海洋生态保护任重道远,专家建议海洋“经济 + 生态”融合发展。福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打造“一带两核六湾多岛”总体格局中的“多岛”,主要体现在要生态保护上。上述负责人介绍,要做到发展与保护并行,并非易事,其中关键就是“分类指导”,“一是重点推动陆域面积大、城镇依托好,开发利用较为综合的海岛,加快实现发展规模和质量双提升;二是推动其他有居民的岛屿结合各自特点,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生态、低碳的海岛开发模式;三是加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不断提高岛陆联动发展水平,增强海岛资源开发保护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创赋能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略海洋,激活高质量发展“蓝色动能”,福建奋力崛起,“成绩单”亮眼,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数据显示:福建“海上粮仓”不断拓展,202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61.4 万吨,渔业经济规模 3539.4 亿元;先进临海工业基地建设加速,临海石油化工产业 5 个化工园区总计实现产值 3747 亿元,沿海设区市规模以上冶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5337.4 亿元;现代海洋服务业稳步发展,累计培育省级“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 269 个;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在
全国率先实现海岸 30 公里内 5G 网络覆盖,海上风电装机规模 321 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位……

共享深蓝,科创乘势而上,动力澎湃。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新范式,加快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福建踔厉奋发。

高位引领,实处着手,近年来福建加快实施一批海洋科技研发项目,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海洋科技型企业,推动海洋经济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记者调研发现,福建不受限“老路”,赛道拓展很“新颖”,其中比较有特色的集中在三大产业。

一是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厦门智慧渔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效,海洋高效协同安全云视讯通信设备成果产业化项目终端产品开始投产;二是海洋新材料研发,值得关注的是石墨烯绿色船舶涂层材料体系研发与产业化研究项目完成中期评估,海水提钾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设立了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全国首个“蓝碳基金”。

“我国海洋事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同时我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配额成交量市场。我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若能率先研发制定海洋碳汇标准并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必将有利于我国占得先机和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主任刘大海说。

“蓝色金融”引活水 海洋经济添动力

要推进海洋经济大发展,金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蓝色金融”发展一直存在专业度不高、融资形式趋同、创新程度不够、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突破关键技术,都需要金融提供支持和服务。”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研究室副主任赵昕建议,可以充分发挥海洋投资基金作用,深入开展金融支持海洋科技创新研究。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优化“蓝色金融”供给,福建省也充分发挥“国资 + 基金 + 产业”的撬动作用,为海洋经济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2022 年 1 月,福建成立启动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 200 亿元,投资范围主要涵盖临海能源、海洋渔业、临海冶金、绿色石化等;早在 2017 年厦门就成立了首个海洋产业基金,初期规模超 1 亿元;在福州,有总规模 3 亿元的榕金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值得关注的是,福州全市共 29只产业基金综合投资策略涵盖海洋产业,累计为海通发展、海丝卫星等涉海优质企业投资 3.8 亿元。

聚焦临海能源、远洋渔业、现代智能港口、海洋船舶、海洋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海洋经济领域,福建各金融机构正积极给予各类金融支持。

仅福州一地,数据显示,福州与多家在榕银行进行战略合作,实现涉海贷款余额达 217 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全市涉海金融产品超过 40 款,其中“鲍鱼贷”“船舶抵押贷”等贷款余额超过27 亿元;扩大涉海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推动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福建国航远洋在北京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宏东远洋、百洋海味等企业顺利入选省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加大海洋产业融资对接力度,2022 年福州市政府性担保公司新增 204 笔贷款担保、担保金额 20741 万元。

为提升“蓝色金融”服务水平,近年来兴业银行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积极构建涵盖海洋产业园融资、海洋生态圈供应链融资、海域使用权质押、蓝色债券等多元化蓝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携手福建港口集团推进“丝路海运”建设,落地福建省首单蓝色债券,设立全国首个“蓝碳基金”,开创全国蓝碳金融先河,同时积极配合福建各地“一县一品贷动‘闽’生”专项行动,运用“乡村振兴贷”推动当地海洋经济发展,解决水产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宁德市霞浦县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主营业务是海带、紫菜水产品初加工销售,向养殖户采购紫菜海带等水产品后,进行加工包装,通过抖音直播等方式进行销售。受到2022年疫情及气候影响,原材料价格显著增长,但我们苦于无抵押物,贷款很难,还好兴业银行为我们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兴业银行宁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了解到企业需求后,该行通过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为企业申请准入乡村振兴白名单,最终于 2023 年3 月为其放款 200 万元,客户通过该笔贷款解决了资金流动困难,渡过难关。

截至 2023 年 9 月末,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海洋经济领域贷款余额超过 310 亿元,主要服务了福建省肖厝港口开发建设、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项目、福建中核高嵛山风电项目、福建江阴国际集装箱码头、福建省三川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 参与调研: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张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