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重庆科技金融研究报告(2024)》正式发布,为科技金融发展探新路
9月29日,《重庆科技金融研究报告(2024)》在西部金融研究院2024重庆科技金融研讨会上正式发布。这是重庆首部聚焦科技金融发展的研究报告,也是全市首个由政府、行业协会、高端智库合力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开展的专题研究案例。
9月29日,由西部金融研究院主办的西部金融研究院2024重庆科技金融研讨会活动在重庆江北嘴圆满举行,会上正式发布《重庆科技金融研究报告(2024)》,以扎实理论助力重庆做好高质量“科技金融大文章”。
据悉,报告由重庆市委金融办、市经济信息委、市社科联、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指导,西部金融中心高端智库——西部金融研究院联合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重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重庆江北嘴金融促进会出品,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辛现场发布。
报告重点在创投、债券、上市等直接融资方式上,查找重庆科技金融发展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探寻推动直接融资的实践新路径。这是重庆首部聚焦科技金融发展的研究报告,也是全市首个由政府、行业协会、高端智库合力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开展的专题研究案例。
初步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金融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制度、政策与服务,在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重庆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信贷服务能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大配套政策供给等,基本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局面。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重庆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963.6亿元,比年初增加420.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174.1亿元,比年初增加330.7亿元;科技创新票据发行余额95.2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余额100亿元;77家境内上市公司中,科技型企业53家,占比68.83%;各类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培育、支持重庆企业或项目超1600家或个。
呈现“广大、新鲜、率先”三大特征
需求广阔、总量巨大。无论是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还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都将释放巨量的中长期资金需求。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重庆市共有科技型企业65632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6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家;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29.8%,排名全国第5,高于全国平均值3.5个百分点;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8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1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57家,组建创新综合体45个。
产品新颖、措施鲜有。重庆在推动科技金融过程中,信贷、保险、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产品多样且创新力十足。以信贷为例,2024年以来,银行机构采取动态利率定价、差异化授信、股债联动等方式,平衡贷款收益与风险,已落地“知识产权挂钩贷款”“科技积分专利价值双挂钩贷款”“认股权+贷款”“新重庆人才贷”“科企梯度贷”“股债联动贷”等创新产品。服务模式上,打造科技特色支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等科技专营机构,推出产业金融链长制、企业金融顾问制、行业专家库制,推动企业“融资”“融智”“融商”;通过“科技成果+认股权”“先股后投”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勇作表率、先人一步。近年来,重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金融需求,以数字化支撑、成渝协同为特色,积极申报创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形成多个全国“首批”“首个”“率先”等标志性成果。如:全国率先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工作,被纳入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推广;打造全国首个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产品——“科技跨境贷”,成功入选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全国首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地区,并实现主体、区域、额度“三扩容”。
探寻“基金、债券、股票”三个方向新路径
报告认为,当前重庆科技型企业仍面临债券融资较为传统、规模较小,股票市场融资规模不足等问题。结合对前沿地区的探索,报告提出了三个改进新路径。
在提升创业投资活跃度方面,推动金融、科技资源集聚度高的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引导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发起设立或参与CVC基金、并购基金,争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并引导外资按市场化方式设立创投基金。同时,在畅通“募投管退”环节上,建议引导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子资金等长期资金按照市场化规则进入股权基金;建立联通创投机构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对接机制,搭建集聚投资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专业化服务平台,强化对优质早期科创项目的挖掘和投资培育;支持各类企业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推动企业集团开展产业并购投资,并探索设立S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开展股权投资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
扩大科创主题债券发行规模方面,建议减少国有科技型企业在融资上的考核束缚,如在管控国有企业债券占带息负债比重时,将科创债按一定比例进行剔除。同时,推动大型民营企业、科技型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票据;加强债券发行创新,探索发行混合型科创票据、高收益债等创新债券,运用专利、商标、版权、技术交易合同等作为底层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债与绿色、碳中和、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主题相结合。
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再融资方面,加大科技型企业引育,如依托重庆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和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吸引科技型企业落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企业间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和产品攻关任务,开展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持续提升核心创新能力,推动其满足上市条件;深化OTC科创板改革,对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承担重大任务的企业申请OTC科创板挂牌的,探索建立挂牌绿色通道。促进上市公司再融资方面,报告还建议抓好证监会研究建立科创板、创业板储架发行制度的机遇,推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提前布局,提高再融资的效率。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要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与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需求,也要平衡好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型创新的资金需要”。刘辛表示,以金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或通过金融的“撬动”作用提升基础科研的比较优势,带动应用性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活跃度是关键。
除直接融资外,科技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银行金融机构包容度将适当提升、风险分担所涉及的机构范围将更广的趋势。刘辛建议,致力于发展科技金融的银行要重视系统规划适应科技金融发展的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产品服务、授信审查评价、风险管控、考核评价、问责免责等机制,推动银行授信模式与科技企业的估值模型相匹配,并强化前中后台的协同;要推动科创企业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要素激发保险公司的承保意愿,并用好信托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融资租赁、科技商业保理等主体,分担风险。
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长、《重庆科技金融研究报告(2024)》主编陈银华表示,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机构在基础制度和机制上,除关注融资、投资等资金匹配,还应该关注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金融市场基本功能的供给。
未来,西部金融研究院将聚焦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金融服务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瞄准“小切口”,注重“专业化”,努力产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原创成果,为重庆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