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重庆涪陵敦仁探索数字化转型赋能基层治理

新华财经|2024年10月24日
阅读量:

位于重庆涪陵城市核心区的敦仁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区,城镇化率100%,常住人口多、特殊人群多、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基层治理面临种种困境。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敦仁街道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聚焦“执行末端”定位,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民有所呼、政有所为,以智慧化发展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安全运行,不断探索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赋能基层治理成效。

基于数据干,这个转变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辖区面积2.8平方千米,下辖17个社区106个网格,常住人口8.25万人,特殊群体3890人,市场主体1万多家,214个老旧小区,5300余栋建筑,落图风险点469个……在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街道人、房、地、事、物等信息一屏呈现、“一屏掌控”。

基层智治体系运行前,街道、社区、网格员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主要难题。通常情况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产生损耗,且越往上一级信息的损耗越大。网格员对网格内情况掌握比社区更准确,社区对社区内情况掌握比街道更准确,部分社区干部和网格员习惯于凭经验“跟着感觉走”,导致网格员、社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工作细致情况掌握就越充分,工作粗糙容易导致模棱两可。

“16个居民小组,被划分成8个网格,每一个网格平均服务300户左右,需要走访的特殊人群比较多,很难做到对每一位居民的情况都全面掌握。如果不靠网格员,情况很难问清楚,即便找到网格员,通常情况也只能了解个大概。”敦仁街道崩土坎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怡妃是一位85后社区千部,从事社区工作近10年时间,聊起社区情况如数家珍,但也坦言基层工作繁杂,脑子记不住、记不全,笔记本太多、急时翻不到,有时忙起来很多事情很容易搞忘。

让基层工作人员不靠感觉靠数据,确保基层工作不受个体差异、主观因素影响,弄清底数是关键。敦仁街道归集辖区人、房、地、事、物等数据30万余条,感知资源编目1526个,数据编目188个,接收市级、区部门116个台账数据下沉,完成街道、社区、网格、楼栋、人员等信息在立体空间落图,初步建成街道数据仓。

26d852a2756d4db2bfdbcd9973c2e9a9.png

图: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在数据归集基础上,敦仁街道推动数据治理与业务场景相结合,提升基层治理数据辅助决策能力。在试点时,全面贯通“突发事件直报快响”“情指行·全民反诈”等三级应用,通过增设智能报警器,有序推进对重点场所的安全智能监测、重点小区重点人员的智能管控和对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人员的及时服务,实现对“静态物的治理、动态事的处置、重点人的服务”的精准掌握。

演武厅社区是典型的老旧住宅社区,房屋建筑以自建房为主,社区大小建筑物228幢,其中C、D级危房就有22幢,“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较多,安全隐患较大。6月27日晚上,涪陵城区突降暴雨,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社区干部和网格员根据基层智治平台识别推送的转移居民信息,连夜转移仍在危房中居住的高龄老人至附近宾馆避险。

“街道、社区、网格员‘同一本账’,信息传递不失真,基层工作人员不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基于数据干,这个转变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敦仁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福刚表示。

基层智治体系闭环处置事件14000余件,实现办结率100%

306路环线公交是涪陵城区的主线路,公交运行线路发生调整,导致近3000户居民的出行受到影响。网格员接到多位居民的情况反映后,利用基层智治平台填写事件基本情况,上报社区及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因事件涉及多个部门,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研判后,上报涪陵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区治理中心根据事件性质流转调度区交委、区交巡警支队、区公交公司进行联合处理。第二天,接收“派单”的三家单位主动“找上门来”,实地调研公交线路调整对居民的影响,现场研究制定路线优化方案。

“原来遇到类似问题,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要找哪个部门,只能打纸质报告给街道,但进展怎么样、反馈是什么,社区除了等,没有别的办法。”望栏桥社区党委书记韦娜介绍说,利用基层智治平台上报事件后,平台根据事件性质自动分发流转,街道、部门看没看、办没办、怎么办,事件处理到了哪个部门、哪个环节,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a9255fab1d124d3aa7aec9a2bc8dbc37.png

图:敦仁街道太平街社区网格驿站

社区距离居民最近、了解居民需求最准,解决的问题和诉求琐碎具体,但能够协调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却相对薄弱,导致社区工作者常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依托基层智治平台,社区可以协调调动全区的资源和力量,让懂民情、善沟通的社区工作者从填表单、报材料的流程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用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真正实现居民反映、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按照数字重庆建设整体部署,敦仁街道以机构改革为契机,选代街道、社区、网格等事项清单、责任清单,聚焦高效协同,推进业务重塑。推进“885”机制上平台,梳理形成22项核心业务、关联具体任务93项,将具体工作全部列入目标管理和跑道运行,实时调度进展情况,分岗位分阶段推进,办理进度实时掌握,确保岗位强匹配、职责有明确、业务不遗漏、落地能运转。

“141”基层智治体系运行以来,通过网格上报事件、街道下派事件、承接三级中心下派事件,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共闭环处置14000余件事件、走访任务37000余件,办结率100%,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数字化转型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走街串巷是社区工作者了解社情民意和排除安全隐患的主要渠道。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社区工作者光靠脚力,治理效能低下。

按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理念,敦仁街道在辖区重点点位增设人员管控、环境整治、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烟火感应、陌生人感应等感知设备55个,在全区率先建成L3级实景地图,对辖区重点区域室内进行空间精细化建模,实现对设备间、消防设施、消防水池位置的精准掌握,支撑管理人员巡逻路线预演、消防应急演练、紧急情况安全疏散,打造“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实现街道全时段、全区域、全事务管理。

感知设备和智能算法犹如“顺风耳”“千里眼”,代替人工开展24小时实时在线巡查,帮助发现许多靠肉眼难以发现的风险因素,在提高基层风险感知和处置效能中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用,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感受到“破鞋底子,不如用好系统”。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感知预警风险事件超过700个。

在强化感知设备接入的同时,敦仁街道根据高频多跨事项,上线突发事件应急、值班值守、重点场所安保、重大活动维稳数字预案,对事前快速响应、事中及时处置、事后精准复盘三个环节进行规范配置,在系统内预先建立处置队伍、10个政务值班轮值小组,预先设置指令通知,通过一键启动、一键调度,实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推进“警格”“网格”深度融合(派出所融入街道指挥中心、民警融入社区、警格融入网格),整合司法、城管等力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确保城市平时高效运行、急时安全运行。

“感知设备接入和风险智能预案,有效破解基层人手不足、‘小马拉大车’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让社区工作者在实战实效中感受和提升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李福刚表示,通过持续完善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工作体系,优化事件任务处置“最小回路”,发挥基层智治“最大效能”,实现基层治理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从事后行动向事前预警、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有效提升街道源头治理能力。(秦灵、石力丹)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