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重庆推进“智融惠畅”工程,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2025年02月19日
阅读量:

提升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是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必然要求。2月1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聚焦推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介绍重庆金融系统为支持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融资总量稳步增长

2024年,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坚决执行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全年投放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资金达到1418亿元,同比增长24%,惠及小微、民营、涉农等市场主体14.3万户,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2203亿元。

在各项政策措施带动下,重庆保持融资总量稳定增长,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75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

在结构调整方面,支持重点领域精准有效

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重庆市加大了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及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落地重庆311亿元,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设施“三大工程”贷款余额297亿元,居全国前列。

截至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2617亿元,同比增长14.6%;绿色、普惠小微、民营经济等贷款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在融资成本方面,政策传导引导利率下行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加强政策利率传导和利率自律管理,引导利率下行。2024年12月份,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35%,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20%,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

此外,重庆还率先完成了批量调整存量房贷款利率,为全市227万户家庭每年减轻利息负担约43亿元。

在改革创新方面,金融开放向纵深推进

重庆打造了覆盖西部陆海新通道全域的跨境金融服务网络,为企业融资结算提供一体化服务。2024年末,陆海新通道领域融资余额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5.5%。

同时,重庆获批中西部首个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等5项创新试点,扩大人民币在“渝车出海”等重点领域使用,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近4000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在绿色金融方面,重庆制定标准30项、创新产品330余款,推动绿色金融加快发展,2024年全市绿色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增量的41.6%。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姚力表示,2025年,重庆将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力争2025年货币政策工具资金投放量达到1500亿元,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营造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金融系统将继续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以及5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成渝中线高铁重点项目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储备和融资对接。同时,将继续开展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支持行动,加大对小微、民营、涉农等领域的支持,并开展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促消费等专项行动。(申婕)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