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筋络”通江海“智造”链全球——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庆创新路径观察

新华财经|2025年04月27日
阅读量:

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近年来通过“硬件升级+数字赋权+生态重构”等创新路径,推动物流走廊向产业经济带的通道转型,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创新之问:重庆物流如何“通筋活络”

从果园港无人集卡与数字提单的技术革新,到跨区域税收合作、海外仓联盟的机制突破,重庆围绕物流效率升级,从线下物流场景到线上数字智能革新,全方位推动通道物流“通筋活络”、降本增效,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9df2fdd3b5745b2a046a93ddfb26959.png

图:这是2月25日拍摄的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在重庆果园港码头,无人驾驶集卡穿梭于集装箱堆场,智能化改造带来了效率的显著提升。今年3月,首批6辆无人集卡正式投产运营,全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开创了长江内河上游首个智能水平运输与有人集卡混行作业场景。

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信息部主管吕阳介绍,无人集卡配置多种先进设备,实现超广范围的视觉识别和精准定位,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改造后,港口预计每两条作业线可节省人力成本、能源费用200余万元/年。

数字技术正成为激活“物流筋络”的神经中枢。在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牵头建设的“数字陆海新通道”应用里,依托铁海联运一码通,已实现渝桂铁海联运主干线数据链贯通。从重庆到广西的铁海联运货物,其全流程数据被集成至“一码通”,覆盖通关、物流共46类352项数据,精简56%的单证,不仅贯通全链条数据链,而且衔接和驱动业务流,实现一站式订舱、异常感知处置和AI贸易风险预警等重点能力。

“这背后是多跨协同的突破。”重庆电子口岸中心主任熊朝阳介绍,以往铁海联运涉及7个环节、15个阶段、58个步骤,其中26处存在数据断点。重庆深化与海关总署、国铁集团等部委合作,优化重塑业务流程,压减了34%的流程。

“一单制”数字提单应用也为物流革新注入新动力。2024年4月,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与重庆银行合作,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应用“一单制”数字提单,为通道企业提供“信用证+进口押汇+未来货权转存货”等综合金融服务,综合资金成本较原模式降低40%。

产业“链”全球:从“运货物”到“造生态”

过去,物流枢纽的功能往往局限于货物的中转与配送,扮演着“驿站”的角色。随着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重庆持续捕捉物流通道背后的产业机遇,推动物流体系从单纯的运输功能向产业生态的重构升级。

fd8083499f774f54bb1fc0aa5bc6606a.png

图: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内的鑫荣懋果业公司的员工在逐个检查从泰国进口的椰青品质是否合格(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在这场生态重构中,“陆海优品”公共品牌已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金钥匙”。今年3月,新疆特色干果、奶制品首次入驻“陆海优品”,标志着该平台已覆盖通道沿线14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商品。从宁夏的枸杞到老挝的糯米,2000余种商品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奔赴。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平台已累计吸引300余家合作商家,通过“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的跨区域运作模式,推动通道沿线地区的特色产品进入国际视野。

海外仓建设进一步延伸了通道沿线产业生态的“毛细血管”。2024年6月,重庆市海外仓服务联盟成立,由12家行业龙头企业组成的联盟,将通过资源整合、标准制定与业务生态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公共海外仓网络。

这种产业集群生态的建设,正在重塑重庆的产业竞争力。以汽车产业为例,赛力斯汽车零部件通过通道出口印度尼西亚的物流周期,从30天缩短至18天,物流成本下降50%。通道已从单一的物流通道,蜕变为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的经济走廊。

开放“协奏曲”:加快打造陆海并济的综合物流枢纽

当下,重庆的定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流枢纽,而是在区域协同、国际规则对接、要素流动等维度上实现突破,成为连接国内外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b765d14f23e2413d91dbb06a7a2eedc6.png

图: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竣工(郭晋 摄)

区域协同方面,重庆以机制创新为引擎,推动通道建设驶入快车道。2024年4月,重庆联合西部13省区市及广东湛江、湖南怀化税务机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跨区域税务合作机制。这一举措为通道建设注入“润滑剂”,使区域协调更加顺畅。

一年来,该机制围绕企业需求,推出涵盖政策执行协同、税收管理协作、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8项合作举措,不断为打造一条低成本、高效率、优质服务的国际贸易通道释放政策红利。例如在税收管理方面,联合开展纳税信用预警,防范降级风险,加速要素流动等。海关监管方面,重庆海关推出的“四化”监管新模式等12项举措获首创性备案,还促成启运港退税政策扩至陆路口岸,2024年为企业扣减运费超2731.56万元,减轻进口环节运费税负超60%。

此外,重庆正积极探索贸易新规则,推广跨境公路运输《国际道路货运单》,制定《“一单制”数字提单管理办法》,创新建立地方标准,推动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落地,助力通道降本增效。

“今年,重庆将抢抓国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机遇,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推动通道建设迈向新高度。”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李颜表示。

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将持续提升干线运输能力,畅通支线“卡脖子”路段,完善枢纽末端,并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通道拓展方面,常态化开行多条国际精品航线,全年实现通道联运量、运量及货值新突破;枢纽经济上,将全力打造重庆枢纽港产业园,聚焦主导产业,培育临港、临空、临铁产业,形成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枢纽经济体系。

截至今年3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563个港口,国内辐射18个省区市的73个城市。重庆正以创新为路径,驶向内陆开放新篇章,引领西部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王松涛 马兵 黄启妤)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