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首创社会保险关系“跨省快车”:打造便民服务新体系
近年来,川渝两地社保部门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擎,率先突破行政壁垒、创新服务机制,在全国首创社会保险关系“便捷快转”模式,通过资金定期结算、社银跨域办理等硬核举措,实现社保服务便捷化、高效化发展,为全国社保一体化改革提供了川渝样本。
首创定期结算便民流程,铸就服务新典范
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搭建起流动人员社保权益连心桥?近年来,川渝两地签署优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流程系列合作协议,通过“系统对接+材料轻减”双渠道助力“便捷快转”流程优化。同时,还创新“定期结算”划账模式,完善“集成高效”经办体系,2021到2024年间逐步实现川渝“全险种、跨制度”定期结算模式,为全国优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探索了新路径。
精准施策,“惠民有感”的含金量不断提升。近日,重庆市民高女士用手机通过“重庆人社”APP提交申请,不到半小时就把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回了大足。“现在养老保险关系不到半小时便转移成功,实在太快了”,高女士说道。
2021年以来,两地养老保险关系材料精简率达100%,业务办理时长缩短了2/3以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最快当天办结。川渝“全险种+跨制度”定期结算8.57万人次,共涉及转移资金25亿元,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均不再参与资金划转,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减少了群众办事等待时长,真正实现了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零跑路”“零材料”“零梗阻”。
失业保险“跨域通办”破壁垒,助力双城人畅行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川渝两地失业保险合作,近年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川渝失业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工作,创新失业保险工作机制,推动参保关系和缴费年限互认,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此外,搭建失业保险业务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推动实现相关业务“畅通办、便捷办、安全办、暖心办”。
“过去,跨省就业意味着失业保险‘清零重算’,但现在可以直接将我的缴费年限和未领取待遇全额转移至成都新参保账户。”拥有重庆某制造厂5年工作经验的张师傅最近被成都新能源企业聘用,他感叹到,“不用两地跑,权益还能累计,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转移失业保险关系超4000人,涉及金额8425.92万元,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会保障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重庆正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劳动力要素流动,为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迈上新台阶。”重庆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为推进川渝两地社会保险服务协同,优化两地便民利民机制,川渝人社部门率先建立省际工伤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机制,推动两地无差别便利,保障职工在当地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跨省社银合作体系全域覆盖,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随着川渝人社协作深入推进,两地持续探索以改革服务之“变”换企业群众之“便”。两地人社部门积极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推出了全国首个跨省市社银合作体系,联合签署“社保服务事项进银行”四方合作协议,推进20项高频服务事项无障碍通办。同时,通过“智慧人社”体系,提供“多点可办”“就近办”等服务需求,推动社保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打通了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川渝人社部门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与群众所盼更好地契合。“不用四川重庆来回跑了,社保业务几分钟就办好,太方便了!”在重庆工作的四川人王女士对此赞不绝口,仅需身份证便可即刻办理社保业务,代办服务也进一步缩减办理成本,为两地流动人口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据统计,川渝社银合作涉及工商银行网点共计1028个,实现地域全覆盖,进一步满足了川渝人民群众‘跨省通办’的服务需求。“目前,随着社保经办服务跨省域合作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川渝两地正扩大‘川渝社银合作’服务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合作区域和主体,多方协同共唱人社领域‘双城记’。”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马兵,刘萌萌)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