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全国首批!“无边海带”在连江试养成功!

海连江|2025年05月20日
阅读量:

亩产增加25%,平均成品率提高35%以上,边角料更少、利用率更高……近日,全国首批 “无边海带”在连江试养成功,连江“海带家族”又添新成员!

d9df4c6f385744209881609d56475de6.jpeg

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介绍,去年12月在连江下海试养的全国首批“无边海带”幼苗,经过5个月的生长,眼下已经成熟。其亩产相比近年广泛养殖的普通海带可增产25%,平均成品率可提高35%以上,这标志着全国首批“无边海带”试养成功。

5月18日上午,由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等单位组成的专家团来到筱埕镇官坞村,对随机从黄岐湾海区抽取的“无边海带”和同期统一养殖的普通海带各30株进行抽样测产以及生物学测量。

4249fb840a5e47e09b96203b51daea64.jpeg

d6a9d7e9ff9d4ec8b7f336623eefb97c.jpeg

“通过对长度、宽度 、厚度 、鲜重等指标的测量,我们发现‘无边海带’的成品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而传统有边且褶皱比较明显的普通海带成品率仅55%左右。”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钟晨辉表示,经专家组测产,“无边海带”与目前广泛养殖的普通海带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

ce4f345c3cc342c085bf129b9ff82613.jpeg

图:煮熟后的“无边海带”

“无边海带”,顾名思义指海带存在的边角料较少。以往,海带加工时会产生40%左右的边角料,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而“无边海带”的中带部比较宽大,边缘部褶皱不明显,其株身较长、叶片较厚,整片利用率可达到85%-90%,是海带精加工的优质原料。

1de21b101a60419fbf6a7850ae5882f3.jpeg

图:“无边海带”幼苗

去年10月,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联手,采取“海带母体精选、配子体杂交”的育苗新技术,成功培育出首批“无边海带”苗。2024年12月,这批承载着希望的苗种被投放在黄岐湾海区挂养,面积达50亩,目前已全部成熟。

“亩产更高的‘无边海带’将大大提高老百姓的养殖效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全力做好‘无边海带’的选育工作,为海带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优质种苗保证。”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还透露道,“无边海带”现已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列为水产养殖选育系,近期将申报国家新品系认定。

9426c0cf19224b60814899654039d82c.jpeg

“今年我县计划培育5万片的‘无边海带’苗,将投放在福建、山东、辽宁等地开展示范养殖,其中3万片投放在福建省内。”据县海洋与渔业局二级主任科员林颖辉介绍,通过推广“无边海带”的养殖,辐射带动广大群众从养殖“无边海带”中获益,助力连江海带产业蓬勃发展。

c8561925ae8b410ea2651159973a6775.jpeg

深耕海洋,以“种”为芯。近年来,连江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积极发挥全国海洋大县优势,持续推进水产种苗创新工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科研合作、优化培育环境等措施,着力打造水产种业“连江芯”,研发培育出“福鲍1号”鲍鱼、“黄官2号”海带、“岱衢族”大黄鱼、中间球海胆等水产养殖高优品种,构建起育苗—养殖—加工—品牌—销售—餐桌的“一条鱼”“一粒鲍”“一根海带”全产业链,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全力推进“世界渔都”城市IP暨“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工作,助力福州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文稿:吴其法、吴丹;摄影:吴其法、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