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中国人寿:金融保险何以成为社会治理“新钥匙”

新华财经|2025年07月18日
阅读量: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与业务协同效应,以“金融保险之力”嵌入“社会之治”,积极助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何以解忧?金融保险解燃眉之急

交通事故中伤员陷入昏迷、事故责任还未明确,“救命钱”谁来支付?从报案到抢救,生死时速还能不能再快些?伤者家属因办理手续来回奔波,这样的劳顿还能减少吗?

自2019年8月中国人寿运营管理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道交基金”)后,他们就给出答案:快,还必须再快。2025年6月24日9时30分,交警在临汾市五一东路孟庄街十字口刚完成一起机动车与电单车相撞事故的现场勘查,救护车正载着伤员疾驰在路上,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道交基金工作人员就已经在临汾市中心医院的24小时服务站内启动预担保程序,并将伤情数据同步传输到医院急诊系统。“先救人!”交警、医生、家属的异口同声,正是来自于中国人寿运营管理道交基金带来的“效率”底气。

这就是中国人寿保险机制融入社会治理的特色所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全省集中管理、统一政策运作”的模式,公司积极参与山西、山东、陕西、浙江等省市的道交基金服务工作,目前已累计垫付资金14.6亿元,追偿7.45亿元,追偿28243起,救助36463人,有效化解了“因伤致贫、因责上访”等突出社会矛盾。

除了垫付“救命钱”,中国人寿还积极助力道交基金高效追回垫款,确保基金“活水长流”。其中,集团旗下成员单位广发银行创新推出集“短信提醒+精准核验+一键对账”于一体的“慧缴费”专项解决方案,直击追偿效率与管理效能的核心诉求。项目运行以来,已累计发送追偿短信1150余条,涉及回收社会救助款项近3000万元。

何以为安?从“最后1公里”走到“最后1米”

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爱心驿站,暑天想喝口水的环卫工人、中午想吃热饭的快递小哥、放学等待家长来接的孩童、手机黑屏想寻求帮助的大爷大娘,在这里他们统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人寿“百区百镇”综合金融服务站的一个暖心缩影,在这个集中国人寿三农服务站、爱心驿站为一体,寿险营销员、农险协保员、交警常驻的服务站内,寿险“人生七张保单”、广发“六福同享”、财险“五子登科”等通俗易懂的金融保险知识宣传张贴于墙上,十里八乡的百姓无需远途奔波,即可一条龙完成人身险、财产险业务办理及广发银行业务咨询等金融服务,同时站内还提供医疗箱、饮水机、微波炉等便民设施,让金融服务“看得见”,更让金融温度“摸得着”。

作为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实践的重要阵地,县域金融生态就是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最基本单元。如果说金融串联着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那中国人寿集团旗下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板块凝聚的协同力量,就要努力成为其中的毛细血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综合金融服务,就是要从“最后1公里”走到“最后1米”。

何以为新?双密码解锁绿色发展新路径

专属风险保障是中国人寿推动山西生态治理、服务护林人的第一道关键密码。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把绿色金融作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政企合作开展厚植美丽山西生态底色“五个一”行动,为山西省4000多万亩生态林木提供风险保障超440亿元,并创新研发“绿色卫士”专属产品,涵盖护林员意外、中暑、见义勇为、出行及家财损失等多维风险,已累计为山西省8700余名护林员提供风险保障近140亿元。

第二道关键密码在于中国人寿不仅保障过去,更会洞见未来。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价值的初级阶段聚焦于社会与民生的风险损失经济补偿,现阶段在经济补偿的基础上,还应主动承担风险减量与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责任。

以林业最常见的防治虫害和火灾为例,在山西,中国人寿财险公司森林险保费中每100元就有10余元被固定用于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同时赔付金还被用于支持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目前已整合卫星遥感+铁塔监控+无人机巡检,覆盖全省90%重点林区,火灾预警响应速度缩短至60秒内。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先后推出海洋、森林、湿地碳汇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已实现三大生态系统碳汇保障有效覆盖,并积极将卫星遥感、气象等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碳库”产品创新和理赔服务,赋能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刘建贞)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