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立海:医疗机器人发展的模块化趋势将持续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记者李唐宁 孙广见)7月27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举行。作为大赛评审专家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创伤骨科主任张立海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医疗机器人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十五五”期间,医疗机器人有望延续模块化趋势,并将加快应用下沉。
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创伤骨科主任张立海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
“医疗机器人是今年一个全新的比赛赛道,开始我们有疑虑,担心可能参加的团队不够。但是现场实际看到,参赛团队非常多,甚至基于一个共性基础可以发散好几个场景、每个场景都覆盖了过去临床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张立海表示,决赛期间,一些项目和产品稳定度、成熟度超出预期,可以达到与国际一流产品“PK”的水准。“未来只要政策和社会资金有所引导,我相信能快速地成熟。”
张立海认为,未来的医疗机器人将能做过去医生所不能做的手术,带来全新的治疗方式,在造福患者的同时,还具备极大的经济价值。“未来可期四个字,可以用来形容进入决赛的几款机器人,因为它们很有可能成长为颠覆性的产品。”
张立海认为,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取得了几方面的成就。第一,是以模块化思路实现了对机器人的智能能力和普适性的核心突破。目前,主流机器人公司都走向了“一种整机覆盖多种术式”的技术线路,即通过更换末端来实现对多场景的覆盖。“过去一台机器人通常很贵,但当我们调整为整机不变、替换末端的思路,就可以大大降低经济成本,进而让整个医疗机器人赛道焕发活力。”第二,是技术储备增加,并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跃升。“比如在极细、极狭窄空间里,用高精度机器人来实现医生不能单独实现的操作。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十四五’初期就做了布局,并实现了预定目标。今天决赛设计以极限操作作为场景,优秀团队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技术进步,恰恰就是这一战略有效性的佐证。”
对于医疗机器人未来发展,张立海认为,“十五五”期间模块化趋势会加快应用下沉。具体而言,一个是极深极狭场景,另一个是全智能化演进。他建议,未来要通过以智能机器人专项为核心的一系列布局,集中力量,在底层技术上继续实现突破,发展和巩固在极限赛道里的领先优势。同时,中国的医疗资源和病例资源的丰富程度是优势,要更好的通过底层技术积淀和应用场景结合,扶持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企业,推动医疗机器人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