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医疗沈路平:大赛聚焦前沿赛道,助力手术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8月6日电(叶子豪 孙广见)7月27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举行。获奖企业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沈路平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高度评价本次赛事的专业性与前瞻性,他认为其聚焦高精尖赛道,展现出对行业底层趋势的深入理解,也为企业搭建起产学研融合与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桥梁。
图: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沈路平接受新华财经专访
罗伯医疗此次参赛的产品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不同于传统腹腔镜主导的微创路径,该公司自2015年起便前瞻性地投入该领域研发,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经自然腔道机器人赛道的企业。沈路平认为,如果去做腹腔镜、骨科或者单从腹腔镜这一类比较成熟的产品,罗伯医疗永远只能做中国的“达·芬奇”,而无法定义全球的手术标准。正是在这种理念驱动下,罗伯医疗决定跳出现有技术框架,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经过近十年技术积淀,公司于2023年开创性地研发出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产品,并在2025年推进第二代产品进入IET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进一步巩固在全球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而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手术机器人技术从跟随转为超越的阶段性转变。
谈及手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沈路平提出了三个核心判断。第一是大外科演进的终极目标是无创化。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腹腔镜微创手术,再到今天的经自然腔道技术,手术路径正经历从有创、微创到无创的跃迁。沈路平介绍到,从一代的EndoFaster,到二代的EndoDreams都是秉承无创理念,康复周期非常短。第二个趋势是与AI的深度融合。虽然现阶段尚无法实现自动驾驶级别的手术”,但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完成识别、判断、决策等关键任务已经成为现实。第三个趋势则是平民化和成本控制。手术机器人目前在多数医疗场景中仍然属于高成本解决方案,一台机器人手术往往比传统手术多出3-5万元,这让很多患者难以承受。而沈路平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技术革新,应该能够回归临床、服务大众,通过技术革新把成本压缩在一个更合理的范畴,让大部分人可以享受到手术机器人所提升的医疗水平,而普惠性将成为未来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衡量指标。
从国内领先布局经自然腔道机器人,到开创性地研发出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产品,再到加速推进新一代无创临床研究,罗伯医疗正在用实绩兑现技术引领者的角色。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