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海康威视智能系统赋能垃圾分类新体验

新华财经|2025年08月06日
阅读量:

走进广州黄埔区多个社区,曾经困扰居民的垃圾投放点异味、混投等问题正被科技力量悄然化解。依托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与海康威视联合打造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1018个智能投放点正以数智科技的力量,重塑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体验。

在一新建小区,刚完成搬迁的陈先生对投放点的信息发布屏赞不绝口:“垃圾分类知识、社区通知、垃圾清运时间、便民服务信息一目了然,对老年人特别友好。”这块集成社区服务的智能终端与智慧音柱形成联动:当居民靠近投放口时,设备自动播放分类指引;若遇非投放时段,则贴心提示24小时误时投放点位置。这种“场景化引导”模式,有效降低了误投率。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便民服务,更构建起全天候安全屏障。投放站点的智能感知系统搭载了烟火识别功能。当投放点出现烟雾或明火隐患时,智能摄像机立即触发预警机制:联动声光报警器发出醒目警示,同时告警信息实时推送至管理后台,值班人员可及时处置。这套“智能预警、快速响应”的主动防护体系,提升了社区应对突发火情的能力,为居民和环境提供全天候的安全守护。

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该系统也维护着环境的整洁。专用相机和AI算法24小时“监测”着垃圾桶状态:一旦接近满溢,系统立刻通知清运人员;发现垃圾包被丢在桶外,会立即通过语音提醒居民将垃圾入桶,同时保洁员也会收到信息;识别到投放点被贴小广告或设施被破坏,管理人员也能迅速响应处理。“从‘被投诉’到‘主动清’,效率高了,大家的满意度自然提升。”负责片区环卫的刘班长说。

针对厨余垃圾破袋投放这一难点,系统通过俯视摄像头精准识别未破袋行为,即时联动语音装置提醒:“请将厨余垃圾破袋后投放。”后台同步记录高频问题点位,为精准增设辅助工具提供数据支撑。

如今,不止在居民小区,黄埔区89个垃圾房、中转站也换上了“智慧装备”。 每个站点的视频设备,通过网络接入统一管理平台,24小时守护这些“城市清洁站”的整洁与安全。“以前要挨个巡查,现在在平台上就能管理每个站点的实时状态。” 黄埔区区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一旦发现垃圾堆积、周边杂乱等问题,平台自动推送预警信息,确保问题快速处置。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