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大湾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与出海政策交流培训会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

新华财经|2025年08月29日
阅读量:

随着我国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回收利用与产业出海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8月28日,“大湾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与出海政策交流培训会”在广州南沙区融通大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广州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中心、气候投融资(南沙)国际交流中心、广州市南沙区新能源产业联合会联合主办,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协办,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共话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创新与出海合规策略,为大湾区绿色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1dccd520a26a484880c21a384882bbcd.png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回收产业迎万亿机遇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退役潮”已至。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达82万吨,2030年将突破300万吨,市场规模超1400亿元。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建立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枢纽,广州南沙凭借“港口+产业+政策”三位一体优势,成为动力电池出海的关键跳板。本次会议立足南沙区位优势,旨在整合政策、市场与技术资源,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助力企业把握回收技术突破与国际市场机遇。

技术创新与合规出海成核心议题,专家共解产业痛点

会上,多位行业专家围绕动力电池回收技术革新、国际法规应对、金融政策支持等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政策+资本”全维度解决方案。

回收现状与技术突破:从“城市矿山”到智能拆解

广东省广业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彬率先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题,勾勒出产业全景图。他指出,动力电池回收不仅是应对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更是培育“城市矿山”的重要路径,需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回收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等难题。

af4fffc7f60840e08067538367b84fb8.png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曹洪杨博士则聚焦《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深入解析稀有金属绿色提取技术。他强调,退役电池中蕴含的锂、钴、镍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2136d2ca7f84340a4fca8393948710e.png

中科宇力(广州)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王海宇带来《锂电池精细智能拆解预处理支撑绿色直接回收》分享,介绍了锂电池精拆细分与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该技术通过智能化装备实现电池无损拆解,大幅降低回收成本及碳排放,破解传统回收工艺高能耗、长周期的痛点。

9707d24919584710a4590d416e52dd02.png

出海合规与金融赋能:破解国际壁垒,激活资本活水

面对日益严格的国际法规,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姜伟博士深度解读《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核心条款。他结合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特点,提出回收体系建设全链条合规策略,助力企业规避欧盟碳关税、环保标准等贸易壁垒,提升出海竞争力。

b613ca2087b5408d9b0661c91ac4eb44.png

中诚信气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瑾瑜则阐释了《资源循环产业南沙金融支持政策》。她表示,南沙通过气候投融资试点,提供绿色信贷贴息等方式,为动力电池回收等气候友好型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周期金融支持。

27b477dc84c9412bb5e042cc7b5eb663.png

政产学研齐聚南沙,共绘绿色循环新蓝图

本次会议,由南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南沙开发区政研室、投促局等政府部门代表列席参与,吸引了电池制造及回收单位、“光储充”企业、服务机构等七十余人参会。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副秘书长黄慧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强调,会议既是技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产业协同的纽带,将推动大湾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形成“技术领先、政策护航、资本助力”的发展新格局。

a5837af8e6e34ee391a6e0d7d1f29e72.png

此次交流培训会的举办,不仅为大湾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注入了技术创新动力,更搭建了政策解读与国际合作的桥梁。随着技术突破、政策完善与资本涌入,广州南沙有望成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创新策源地与出海示范窗口,引领产业向绿色化、高值化、国际化方向迈进,为中国动力电池循环经济贡献“南沙方案”。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