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业务动态 > 正文

长沙芙蓉区探索劳动纠纷化解新路径:“一站”聚合破壁垒 “三融”赋能促和谐

新华财经|2025年09月08日
阅读量:

作为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城区,芙蓉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80%,高端服务业集聚,劳动关系结构复杂。面对劳动关系矛盾多元化、复杂化挑战,芙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通过推动流程再造、机制重构与源头治理,初步构建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治理新格局。自2025年3月运行以来,劳动仲裁立案数同比下降16%,调撤案件524件,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成为基层劳动治理现代化的“芙蓉样本”。

流程再造:打造“极速维权”芙蓉标准

“没想到8天就拿到了欠薪,不用来回跑部门,太省心了。”2025年7月,拿到被拖欠工资的唐某感慨道。此前,唐某等20余名劳动者投诉某台球俱乐部欠薪,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接到投诉后,通过“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机制,8天内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企业承诺按期付清欠薪。

这一高效处置的背后,是芙蓉区对劳动纠纷处理流程的系统性重构。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整合法律咨询、监察投诉、仲裁申请功能,实现“一窗通办”,劳动者无需区分部门职能,一次即可完成身份核验、问题登记、材料收集,大幅降低维权成本。“以前遇到劳动纠纷,不知道是到监察大队投诉,还是去仲裁委立案,来来回回要半个月;现在到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专人一问到底,半天就有处理意见。”这是一名劳动者对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的真实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案件,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分类施策提升效率。开辟绿色通道,对金额小、人数多、劳动者经济困难的简易案件,贯彻“快受理、快调解、快解决”原则,7日内办结,部分案件2小时内化解;建立“调解先行、监察介入、仲裁兜底”三级闭环机制,前端通过调解过滤大部分简单纠纷,中端通过监察力量及时补位查处违法用工行为,后端以仲裁保障法律权威,确保每起纠纷都有最优处置路径。同时,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与法院建立司法确认“直通车”,对达成的调解协议快速审查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真正实现“纠纷不拖延、矛盾不升级”。

数据显示,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单日最高调解记录达13件,庭前调解数量占比30%,2025年作为惠民工程入选“法治为民办实事”长沙市级项目。“我们通过流程优化,把‘群众跑’变成‘部门协同办’,让维权既有速度,又有温度。”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负责人邓少波表示。

机制重构:“三融模式”破解治理壁垒

“过去处理劳动纠纷,监察管违法查处,仲裁管案件审理,遇到交叉问题常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现在‘双员协同’,一起案件能从两个角度开辟化解之道,效率大幅提升。”谈及工作机制变化,芙蓉区仲裁院院长李丹深有体会。

为打破部门壁垒,芙蓉区创新推出“程序、队伍、数据”三融机制,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信息全面聚合。在程序融合方面,推行“仲裁+监察”无缝衔接,调解、调查环节同步展开,降低程序差异给劳动者带来的诉累。2025年4月,某科技公司因项目未回款拖欠8名员工工资,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启动程序融合机制,监察员同步调查用工合规性,仲裁员提前介入调解,最终促成企业与员工制定工资支付方案,此类案件重复投诉率下降36%。

队伍融合是机制顺畅运行的关键。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打造“监察员+仲裁员”双员协同模式,每周开展“双员互训”,通过业务交流、交叉考核,推动工作人员掌握多领域技能,实现“一人双岗、一专多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中心两部四组”工作网格,按区域划分处置单元,而非传统的职能分工,仲裁员与监察员混编组队,精准掌握辖区用工与欠薪风险,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7个工作日。2025年5月,某建设项目欠薪引发农民工不满情绪,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处置组快速介入,仲裁员厘清劳动关系、核算欠薪数额,监察员现场调查取证,最终摸清11家劳务公司、15个班组涉及1209万余元欠薪底数,督促企业分批发放工资983万余元,避免矛盾升级。

数据融合则为治理效能提升注入科技动力。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全面归集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双随机、一公开”重点检查名录,对高频涉案企业定向督导;案件基础信息100%电子化存档,监察、仲裁数据实时互通,实现案件全流程可查;联动人社一体化、12345等平台,强化跨部门协同响应。同时,编制《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工作汇编》《长沙市芙蓉区处置欠薪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动态更新完善,确保工作标准化、制度化。“通过数据共享,我们能提前识别高风险企业,主动上门开展合规指导,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法规科科长许超介绍。

源头创新:构建多元共治预防网络

“这类圆桌会议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用工难题,专家现场解读政策,还能和其他企业交流经验,回去后调整了劳动合同条款,减少了不少潜在风险。”参加完“睦工坊”圆桌会议,某企业代表说。

为从源头预防劳动纠纷,芙蓉区构建多元共治网络,将治理重心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睦工坊”圆桌会议每两周举办一次,邀请街道、企业、工会、律所等多方代表参与,围绕用工合规、薪酬设计、争议处理等议题开展协商,形成“跨部门对话、跨群体协商”的基层议事平台,参与企业劳动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推行“送法入楼”服务,组织青年律师进驻重点楼宇,提供常态化法律咨询与纠纷调处;在重点楼宇设立巡回仲裁庭,每月开展“示范庭”公开审理,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将“个案解决”转化为“群体预防”机制。

针对基层调解力量薄弱问题,芙蓉区实施“劳协班”人才培养工程,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覆盖街道、园区、重点企业,培育专业化调解队伍,推动企业调解组织区域化布局,提升自主化解争议能力。截至目前,“劳协班”已培训基层调解员132人次,不少学员成为企业内部劳动纠纷处置的“主力军”。“以前心里有理不知道怎么说,调解起来容易陷入情绪;现在懂法理、明程序,调解底气足了,群众也更信服。”一线参与调解工作的干部普遍反馈。

此外,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通过发布《致劳动者的一封信》《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将法治宣传和心理疏导前置,明确劳资双方权利义务与维权路径,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企业合规用工,推动群众解纷思路从“被动等待”向“主动协调”转变。“以前遇到工资争议,第一反应是投诉举报。现在知道可以先和企业协商,还能联系楼宇调解员帮忙,省时又省力。”一名00后的劳动者感慨道。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单一治理”到“多元协同”,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的探索,为基层劳动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芙蓉区将继续深化制度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以更高效、更精准、更暖心的服务,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贡献力量。(作者:长沙市芙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钟依玲)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