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信息》2025年第6期(2月10日-2月16日)
《金融政策信息》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一、国内大政要闻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等
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会议指出,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聚焦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深挖消费潜力。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深化相关领域开放试点,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月13日消息,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总体规划提到,到2035年,武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41.7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10.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94.5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13.35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9.0亿立方米。(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
2月14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以覆盖东中西部典型区域、兼顾超特大型城市为原则,选取16个城市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通知明确,聚焦物流行业发展突出问题,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打通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等业务系统数据,创新物流数据交互模式和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机制,建立健全物流数据分类及交换应用标准规范,形成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清单,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来源:人民网)
工信部等十一部门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2月11日消息,近日,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了资源保障、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绿色智能转型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内原料保障基础。二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四是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五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来源:工信部网站)
工信部等17部门部署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
2月14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服务行动将贯穿2025年全年,重点从政策惠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法律护企等五个方面开展,并于6月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还将针对中小企业组织开展管理诊断、质量诊断、节能诊断、中试验证、检验检测和专精特新赋能等服务,开发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搭建多渠道对接平台,助力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和用工保障等。(来源:中国政府网)
商务部等九单位: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
2月11日消息,商务部等九单位近日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线路多样、主题丰富、服务全面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一批主题旅游列车品牌,银发旅游列车开行数量、旅客运输量较2024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行动计划从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提升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水平、优化银发旅游列车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来源:光明日报)
生态环境部: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2月12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6年,全国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到2027年,全国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基本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利用处置保障能力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来源:新华社)
教育部发布758项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2月11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新标准包含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基本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要素。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系统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教学要求,更加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培养,促进专业教学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推动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来源:教育部网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聚焦中医药原创性研究
2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开展中医药原创性研究和科技攻关,解决中医药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战略性科学问题,取得自主创新成果,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办法还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应注重科技成果的登记和转移转化,按相关规定将成果信息纳入国家科技报告系统、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等。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落地。(来源:新华社)
国家统计局将夯实支撑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2月11日—12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暨国家统计局党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提出,2025年国家统计局将修订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统计监测制度,健全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完善网上零售统计监测,夯实支撑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在优化重点领域统计制度方面,今年国家统计局将完善文化综合统计制度,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统计监测,加快建立粮食和大食物统计监测体系,完善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制度,完善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统计监测制度。(来源:新华社)
二、中国金融政策
央行本周实现净回笼5749亿元
本周,央行共开展1030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50%),由于本周有16052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本周实现资金净回笼5749亿元。(来源:《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课题组根据央行网站整理)
央行:强化逆周期调节,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2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一阶段将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有效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来源:新华财经)
李云泽会见英格兰银行副行长兼审慎监管局局长萨姆·伍兹
2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会见英格兰银行副行长兼审慎监管局局长萨姆·伍兹一行。双方就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后续落实、加强中英金融监管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友好交流。(来源:金融监管总局网站)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2月14日,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与来津调研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一行座谈。陈敏尔、张工说,天津具有区位、港口、科教人才、产业、城乡空间资源等优势,党中央赋予天津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吴清表示,中国证监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主线,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包容性、适应性,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来源:天津政务信息发布)
北京布局五大平原新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撑腰”
2月13日,北京市宣布将大幅提升五大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通过导入科创资源、创新土地等要素配置,深化新城与津冀毗邻地区合作,进一步发挥承接、引领、连接和支撑的重要功能,为协同发展筑基“撑腰”。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表示,北京市按照一区一策共制定5个实施方案,重点围绕规划实施、用地保障、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吸引、城市活力等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改革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加强高质量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支持新城实现跨越式发展。(来源:新华财经)
上海高院与上海证监局出台10项机制26条举措
2月1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证监局共同签署《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此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以打造优良的法治化金融营商环境、助力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目标,坚持依法协作、共商共建、有序发展原则,提出共建信息联络会商、司法执法联动、风险防范化解、纠纷多元化解、数据互联互通、涉外法治提升、联合法治调研、法治宣传教育、人才联合培养、党建队建联动10项机制26条具体举措。(来源:上海市金融管理局)
天津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2月13日消息,天津市近日印发《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六部分共25条。在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上,天津市将不断做强已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并积极争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制造数据节点等新平台落地天津;支持创新主体开展创新药械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评价研究;对承接临床研究的医护人员,在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等。在促进创新药械临床应用方面,设立创新产品指导应用目录,支持将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及天津市普惠型商业保险保障范围,拓宽创新药械支付渠道。(来源:天津日报)
重庆: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2月10日,2025年重庆市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提出,2025年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的“突破攻坚年”,按照“新春第一会”的安排部署,重庆市制定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2025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以“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为牵引,以三级治理中心为支撑,以中心城区为主阵地,重点实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行动”。(来源:重庆日报)
广东出台措施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2月11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到2027年,重点推进17条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成18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构建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网,推动快递业广泛覆盖制造业环节流程,培育一批类型多元、各具特点的融合发展典型项。到2027年,培育200个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措施提出,重点聚焦电子信息、家电、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试点。到2027年,建设20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100个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电商品牌。(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在港发行两期共600亿元央行票据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定于14日在香港招标发行2025年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总计为人民币6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介绍,第二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400亿元,起息日为2025年2月18日,到期日为2025年5月20日。第三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发行量为人民币200亿元,起息日为2025年2月18日,到期日为2026年2月18日。(来源:新华网)
山东:2025年重点打造100个以上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
2月13日消息,近日召开2025年山东全省大数据工作会议,会上提出,2025年,山东全省大数据工作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聚力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以省为主体建设试验区,重点做好数据供给、流通、应用三方面文章,重点打造100个以上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聚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数字经济项目储备库,重点谋划储备300个重大项目,大力培育数据企业,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塑强山东省实数融合发展新优势;聚力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集约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智平台体系;聚力提升数字社会水平,扎实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数字社会应用场景;聚力夯实数字基础支撑,强化算力集聚,探索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打造过硬干部队伍,以过硬本领和作风,推动全省大数据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来源:大众日报)
三、海外金融政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 强调“不急于”降息
2月12日消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当地时间11日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时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形势良好,失业率为4%,通胀率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因此美联储“不急于”降息。鲍威尔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形势良好,失业率为4%,通胀率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因此美联储“不急于”降息。鲍威尔同时表示,如果劳动力市场“意外降温”或者通胀率比预期下降更快,美联储将会相应调整政策。(来源:中新社)
债务上限压力大,美财政部开始削减短债发行规模
2月1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计划2月13日发行900亿美元期限为4星期的国债,还计划2月13日发行850亿美元的期限为8星期的国债。这两个期限的国债发行规模均比之前同期短债各自的发行规模减少了50亿美元。2月12日,财政部将发行常规的期限为17星期的国债,规模620 亿美元,较之前发行规模减少20亿美元。这是自2024年12月26日以来美国财政部首次削减期限为4星期和8星期的国债的发行规模,也是期限为17星期的国债的发行规模首次下降。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纳税日期临近,以及美国债务上限约束越来越大,美国财政部开始削减国债供应。由于债务上限约束更大,预计短期美国国债将逐渐稀缺,对美联储逆回购协议工具的使用将增加。(来源:华尔街见闻)
欧洲央行管委内格尔:不应在利率接近中性的情况下仓促降息
2月12日,欧洲央行管委、德国央行行长内格尔表示,欧洲央行一定不能急于进一步降息,尤其是在借贷成本接近既不限制也不刺激经济的水平时,“利率越接近中性,就越适合采取渐进方式”。欧元区1月消费者价格同比上升2.5%,预计仍将在2025年可持续地达到2%的目标。但部分官员担心更高的能源成本和贸易关税带来上行风险,还有人担心疲软的欧元区经济可能会将通胀降至目标水平下方。(来源:界面新闻)
欧洲央行管委武伊契奇:欧洲央行2025年仍可能再降息三次
2月13日,欧洲央行管委武伊契奇表示,欧洲央行2025年可能再降息三次,即使美联储降息速度放缓,但宽松政策的前提是基础通胀迅速下降。自2024年6月以来,欧洲央行已五次下调借贷成本,并暗示将进一步放宽政策,这让投资者猜测进一步降息的速度和程度。“市场预计今年还会有三次降息,”武伊契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期望并非不合理。”(来源:新浪财经)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皮尔:对进一步降息持谨慎态度
2月13日,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皮尔表示,英国央行在降息方面需要谨慎行事,因为遏制通胀的漫长过程尚未完成。一周前英国央行降息,这是自2023年将利率上调至14年高点以来的第三次降息。皮尔表示,总体情况是通胀将降至英国央行2%的目标。不过,皮尔表示,潜在的价格压力依然存在。尽管英国经济正在艰难增长,但他仍呼吁对进一步降息持谨慎态度。(来源:金融界)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食品通胀可能不是暂时现象
2月12日,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日本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将把食品价格可能继续高企并影响人们通胀预期的风险纳入考量。他对日本议会表示:“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新鲜食品和其他常购产品价格超过2%的涨幅正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生鲜食品在内的食品价格涨势不一定是暂时的,有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价格预期。”他同时证实,日本央行将在6月对当前的缩减政府公债购买计划进行中期检讨,并为2026年4月以后的购买计划提出新的方案。(来源:金融界)
IMF总裁:美国的关税政策仍在发展中 无法准确评估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仍在发展中,目前尚无法准确评估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格奥尔基耶娃指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其显示出惊人的韧性。对于通胀的前景,预测起来也相当困难。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大幅提高钢铁和铝材进口关税,将其固定为25%,此举旨在帮助美国陷入困境的相关产业,但也可能引发多方贸易战的风险。(来源:新浪财经)
非盟执行理事会会议聚焦地区稳定、纠正历史不公等议题
2月12日,为期两天的非洲联盟(非盟)执行理事会第46届常务会议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开幕,会议聚焦地区和平稳定、纠正历史不公、非盟委员会选举等议题。在开幕式上,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最后一次作为主席发言,他回顾了过去8年非洲大陆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法基表示,持续不断的暴力冲突仍然是整个非洲的一个紧迫问题,非洲各国需共同努力以改善地区和平与安全。此外,法基强调促进非盟善治、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非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团结的重要性。(来源:央视新闻)
加拿大央行:仅关税威胁就足以打击加经济
2月12日,加拿大央行警告称,仅关税威胁就足以打击加拿大经济。当日,加拿大央行公布了其管理委员会审议情况摘要,概述了其成员在1月29日降息之前的讨论情况。报告称,即使未被征收关税,关税威胁下的长期不确定性就几乎肯定损害加拿大商业投资。投资受到打击将损害加拿大经济的增长前景。报告指出,面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加拿大企业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其投资计划。如果加征关税,资本外逃的风险将会增加,从而影响加拿大的竞争力和生产率。(来源:央视新闻)
俄央行维持基准利率21%不变
2月14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布公告,宣布维持基准利率21%不变。公告说,俄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国内需求增长仍远超商品和服务供应的增长。与此同时信贷活动降温愈加明显,居民储蓄倾向增强。俄央行表示,当前的紧缩货币政策能为2026年通货膨胀率回归目标水平创造必要先决条件。据介绍,截至今年2月10日,俄年化通胀率为10%。俄央行预测,在现行货币政策条件下,2025年通胀率将降到7%至8%,预计2026年恢复到4%的目标水平。(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
《金融政策信息》周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写,以授权使用为主。
本周报版权属于《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课题组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本课题组对该声明享有最终解释权。如需引用发布,请致邮cfpr@pbcsf.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