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政府管理 > 正文

2023山东济宁两会聚焦:端牢粮食饭碗,乡村再变新模样

新华财经|2023年01月13日
阅读量:

过去的一年,济宁全市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等任务目标,强化政策创新,加大要素投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新华财经济南1月13日电(步遥 丁安顺)过去的一年,济宁全市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等任务目标,种粮大户、粮食产量、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持续保持“三增”,端牢粮食饭碗

2022年,济宁市夏粮播种521.06万亩、秋粮播种596.54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夏粮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保持“三增”态势,夏粮总产突破233万吨。大豆种植面积78.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3.2万亩,均超额完成目标。

过去的一年,济宁市《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强化耕地保护实施方案》《济宁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济宁市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实施意见》等相继印发出台,兖州区、嘉祥县、汶上县先后获批国家级制种大县,邹城花生、金乡大蒜、鱼台辣椒入选第二批省区域良种繁育基地,数量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种子持证企业达56家,种子年销量5亿斤以上、销售额15亿元以上。前三季度,全市蔬菜生产总量588.8万吨、肉蛋奶产量75.74万吨。

7.png

济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引进振兴能人,夯实产业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过去的一年,济宁市持续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大力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新增乡村振兴工作站7家、乡村振兴合伙人35名,与清华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2个,吸引清华大学在校生来济宁开展乡村实践,成为全国第二家“一市双站”城市

同时,制定《济宁市乡村好青年管理办法》,评选市级乡村好青年45名、县级304名、镇级1965名。全市开发公益岗位35579个,其中,乡村公益岗28934个,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除此之外,组织第一书记“村村到”,市级财政安排资金2.3亿元,支持市派第一书记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驻村帮扶,推动282个“强基村”全部完成整顿任务。

传统文化“两创”,注入振兴活力

2022年6月26日,2022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山东曲阜开幕,大会聚焦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孔孟之乡”的“诗”和“远方”擦出更闪亮火花。济宁依托“三孔”、大运河、孟府孟庙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探索‘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新模式,部分传统文化技艺通过创新推出新产品、焕发新活力。同时,推出成人礼、开笔礼等一批儒家文化体验项目,打造孟子的“成长之道”“修身之道”等10条研学旅游线路,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3.jpg

济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过去的一年,济宁市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兖州区牛楼小镇田园综合体、曲阜市石门山农文旅融合片区等28个重点项目,邹城大束、金乡鱼山、泗水龙湾湖3个片区入选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数量居全省第1位。

与此同时,济宁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科学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构建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2022年度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指标47个,连续5年考核居全省第1位。创建蒲公英夜讲堂、儒学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模式”,带动党的惠农政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浸入百姓心田。

2022年,济宁市乡村振兴可圈可点、亮点频出。2023年,全市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五大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努力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建设上走在前、开新局。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