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次:走好基层治理的善治之路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街道玉湖社区将资源和力量汇聚在基层,将服务扎根在基层,让社区新生态蝶变在基层,走出了以党建、共建、联建统筹服务、发展和治理的善治之路。
为基层减负赋能是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的重要路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街道玉湖社区激活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的“四双”机制,将资源和力量汇聚在基层;小区党支部统筹业委会(物管会)和物业服务机构,将服务扎根在基层;打造政务服务和生活场景集成的服务综合体,让社区新生态蝶变在基层,走出了以党建、共建、联建统筹服务、发展和治理的善治之路。
激活“四双”共建服务同心圆
玉湖社区下辖68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11844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390人。周围有学校、医院、商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型社区。
今年52岁的刘计娥是榆次区人大代表,也是玉湖社区书记,在社区工作了16年。刘计娥说:“我们通过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的‘四双’机制,将资源和力量汇聚在社区。”
晋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是玉湖社区的党建共建单位,支队长范耀宏是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2024年6月,他了解到社区便民商圈需要规划停车位、消防通道,就主动认领了任务,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协调各家单位规划停车位6处、消防通道1处、自行车停放位置2处,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停车环境。
小区更换燃气管道造成路面坑坑洼洼,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刘计娥经过实地调研走访,联合锦纶街道人大代表、在职党员、燃气公司、施工方以及小区居民代表,群策群力协商最终解决方案。
当前,玉湖社区整合辖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和高校资源,链接了15家共建单位的231名党员,构建起社区服务的坚实底座,共同绘制万人社区的服务“同心圆”。2024年,报到党员服务群众110余人次,化解包联户邻里矛盾纠纷7起。
聚合“三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有了“四双”的机制保证,玉湖社区形成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机构的“三联”服务体系,延长社区服务半径,织密为民服务之网。
微信群里随时呼叫,上门走访面对面交流,12345热线线索反馈……玉湖社区通过各种渠道广“听”民需,汇总诉求后再进行梳理,分类挂账、逐个解决。
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一直备受关注。玉湖社区联合小区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共同商议解决之道,召开业主大会表决投票,最终确定充电桩选址,在2个位置安装了新能源充电桩36个。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内排查安全隐患
据介绍,玉湖社区形成了居民建议、小区党组织提议、联席会议商议、业主大会决议、物业和其他组织服务的“四议一服务”模式。2024年,各小区累计参与社区议事居民达2600余人次,“联议会”制度得到居民的一致认可。
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玉湖社区实行分类施策、三级解决的工作机制。对管网漏水、井盖破损等简单的事情接诉即办;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安装门禁等居民“急难愁盼”的事情及时协商解决;对治安隐患、家庭纠纷等突出矛盾与复杂问题,整合包片街道领导、社区书记及网格员,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官检察官现场办公、重点解决。
图为玉湖社区法官工作站
“‘四双’和‘三联’,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制度保障。”榆次区锦纶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说。
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 打造“家的延伸”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破解社区‘人少事多’的困境,就是要以‘集约化、便利化’为原则,探索政务服务集成、生活场景集成的综合体,在家门口打造‘一站式’社区新生态”。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英杰说。
当前,玉湖社区依托社区警务室、法官工作站等开展政务集成服务,以社区中医阁、舞蹈队、书法教室、“围棋小课堂”等为载体进行生活场景集成,开展生活服务和公益服务,融洽邻里关系,打造“家的延伸”。
玉湖社区警务室坚持“警网融合”,法官工作站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最前端。民警白晓东说:“基层常常出现突发、棘手情况。平时与群众建立起信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助于提升‘情、理、法’结合的群众工作能力。”2024年,玉湖社区共处理纠纷16件,其中法官调解7件。
“最喜欢社区的中医阁,大夫们针灸推拿的技术都特别好,很方便。”患有多年肩周炎的李阿姨说。从2024年开始,玉湖社区将中医理疗嵌入社区服务,联合山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榆次区中医院等机构定期到社区开展健康讲座、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图为玉湖社区开展中医健康讲座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文体活动是玉湖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周一到周五,舞蹈队、合唱团、读书会、书法班、小花戏、晋剧等活动轮番登场。李雷生是玉湖社区的居民,现在是社区的书法授课老师,每年都为居民们免费写春联。他说:“退休之后,就在社区跟大家一起练书法、写毛笔字,过得很充实。”
图为居民在社区写“福”字迎接蛇年新春
“以党建、共建、联建统筹服务、发展和治理,对社区赋能,为基层减负,有利于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用更多时间精力服务群众。”张英杰说。(张素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