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刘旭涛:数智时代的政府治理变革与创新
4月10日,2025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年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分享了关于数字时代政府治理变革创新的几点体会。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版图。当治理智慧遇上数字星海,必将促发一场政府治理模式的跃迁。
4月10日,以“深化协同 科技赋能 智领发展”为主题的2025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年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分享了关于数字时代政府治理变革创新的几点体会。
从“数字”到“数智”,人工智能加速迈向全面应用新阶段
近年来,我国多次提出要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数智化以数据赋能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重构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数智技术赋能治理创新,不仅大幅提升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更通过算法透明与过程可追溯增强了政府治理的公信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必然对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数治”到“数智”,人工智能为政府治理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从制度建设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作为关键的数字技术,已从国家层面初步构建了涵盖战略规划、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伦理规范等维度的基础制度体系,为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换道超车”,颠覆了“AI堆算力、硬件是核心”的高算力和高投入的传统认知,也预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正从“跟跑者”变为“规则改写者”。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数智时代政府治理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从场景应用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政府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治理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型,为构建高效、透明、普惠的现代政府提供核心支撑。例如,深圳“深小i”智能客服、杭州城市大脑、上海“一网统管”应用等。新疆也正在用数字化破解治理难题,努力打造适用于中西部地区数字化普适性发展的模式。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发展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和巨大风险,例如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科技伦理与法律规制、就业结构和人员能力素质等。
此外,一系列长期制约数字化发展的问题仍待解决。比如,重复建设带来的“数字孤岛”问题,数据共享质量低带来的“数字血栓”问题,公众使用能力差异带来的“数字迷航”问题,公务员人才缺失带来的“数字贫血”问题等。
人工智能与政府治理互为驱动,助力数智时代政府治理变革与创新行稳致远
数智时代的政府治理变革与创新,需要构建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效率提升与公平保障、创新突破与风险防范的辩证统一,把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更好转化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和效能。
第一,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驱动作用,为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政府运行新形态提供有力支撑。推动辅助决策科学化,促进政府决策由“事后弥补”向“事前处置”转变,促进人机协同的决策模式形成。推动政务服务便捷化,让政务服务既有数字赋能的“速度”,又有为民服务的“温度”,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实效。推动风险防范精准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监测与预警,缩减执法成本,推动形成更加高效智能、人性化的执法监管体系。
第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人工智能高效、安全、有序发展提供全面保障和良好氛围。坚持发展与治理、创新与安全并重,不断推进与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的治理机制。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供需顺畅、环保节约、互联互通的新型算力网络生态,统筹推进业务场景和共性需求的应用共建共享,打造“云、网、数、智、安”一体化支撑体系,充分释放政务数据要素价值,全面夯实人工智能基础支撑能力。发挥政府领域溢出带动的“头雁”效应,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与政府管理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系列实践案例和标杆示范,持续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于子童)
编辑:程沥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